第十四章 旧共和国与新君主国(一)(第18/18页)

然而,罗马城固可由新秩序而宽敞与壮丽,却正由这新秩序而永远失去了它政治上的优越性。罗马城与罗马国为一体,这个观念固然事实上已逐渐显得荒谬,但它却是罗马共和国的中心观念,以致除非共和国灭亡,它是不会灭亡的。只有在恺撒的新国家中,这个观念才被弃置,而首都则被置于与其他大城平等的地位。事实上,恺撒的市政命令既是向首都发布,又是向其他城市发布的——由此又可以看出,恺撒不仅在努力治理,也在给每个事物恰如其分的名称。帝国时代的罗马,正由于它没有能力像别的社团一样自谋生计,因之它本质上不及其他城市。共和国时的罗马是一个匪盗云集之地,但它也是罗马国;君主时期的罗马尽管开始用三大洲的光荣与黄金及大理石来装饰,却不过是附着于贫民窟的皇宫所在地——总言之,不过是一个必要的罪恶而已。


[1] 编注:Patroclus,特洛伊战争的参加者,被赫克托耳所杀害,友人阿基里斯为其报仇,杀死了赫克托耳。

[2] Patricians,这个字本义是“父亲的”,也就是“有父亲的人”和“可以做父亲的人”之意,指的是罗马贵族,但它同一般意义的贵族不同,基本上它来自罗马初创时期的父权制度,乃是家庭与国族的主人,后来的罗马贵族都是由这样的家族产生。此处照本义翻译,以别于一般“贵族”。

[3] Father of the fatherland,直译为“父亲之地的父亲”,“祖国之父”。

[4] Imperator,一般译为“大将军”或皇帝;但这个字本意为“司令”,而恺撒不仅是军事司令,同时是全国一切军政的总司令。因此韩国的大“统领”倒是比较恰当的译法,暂借之。

[5] a advisory council,只做劝告而无约束力的议会。

[6] Jove,即朱比特,Jupiter。

[7] Isis,繁衍与生育之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