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神之间吴清源(第3/5页)

虽然输给了秀哉,但吴清源的实力进入了明显的上升期。

6

1939年,让吴清源正式封神的“十番棋大战”开始了。

这一年,25岁的吴清源升到了七段,读卖新闻社围绕吴清源,开始策划“升降十番棋”。

所谓“升降十番棋”,是江户时代就有的一种非常刺激的比赛制度:

两名棋手连下10场棋,轮流执黑先行。在十番棋中,如果一人被对方领先了4盘,就会失去平等的对局资格,就是被打“降格”——降一格,叫“先相先”,就是双方对局三盘,你可以两盘执黑先行(那时还没贴目,执黑先行有优势,但等于你承认对方地位比你高,在让你);降两格叫“定先”,就是你永远执黑。

双方如果是段位相同的棋手,被对方打降格,是一件非常屈辱的事情。

吴清源制霸日本围棋界的好戏,大幕徐徐拉开。

吴清源第一个十番棋的对手,是同样拥有天才实力的好友木谷实。

他们俩的对局,就是后来著名的“镰仓十番棋”。

第一阶段6局棋,吴清源5比1领先,直接就把木谷实打降格了(最后以6比4取胜)。

1941年,吴清源第二个十番棋对手是雁金准一八段。

吴清源当时只有七段,按照规矩,他因为级别低,只能被“让先”(让你执黑先行),但雁金准一说:“如果是吴清源的话,可以分先(就是轮流执黑)。”

结果,前5局,吴清源4比1领先,再赢一盘,就可以把雁金准一打降格——七段棋手把八段棋手打降格。结果主办方读卖新闻社宣布比赛提前结束,不下了。

1946年,吴清源迎来了第三个十番棋对手,也是他同门师兄,在1943年获得“本因坊”头衔(秀哉去世之前,把世袭的“本因坊”捐献,成为日本棋院一项棋赛的头衔)的桥本宇太郎。

木谷实,同样是日本的天才棋手,与吴清源一起开创“新布局时代”。后创立“木谷道场”,培养出了大竹英雄、石田芳夫、赵治勋、加藤正夫、武宫正树、小林光一、小林觉等一批围棋一流高手。“木谷道场”的弟子一度垄断了全日本的几乎所有围棋比赛冠军

下到第八局,吴清源6比2领先,把桥本打降格了。

1948年,吴清源和新晋“本因坊”的岩本薰(当年和吴清源下测试棋的那位)下十番棋,又把对方打降格了。

之后,和当时日本棋院唯一的九段棋手藤泽库之助进行十番棋。当时吴清源还是八段,是经过10盘测试棋获得九段后,才有资格和藤泽库之助下十番棋——7胜2败1和,吴清源毫无悬念地把对手打降格了。

不服输的藤泽库之助随即要求再下一次十番棋,结果再次被吴清源打降格——降两格,以后和吴清源下必须一直执黑先行以示尊敬。后来,藤泽库之助就改名了。

1953年,吴清源在十番棋中把当时风头正劲,拥有“剃刀坂田”的坂田荣男打降格;1955年,把高川格本因坊打降格。

吴清源和高川格的十番棋,是读卖新闻社办的最后一届十番棋比赛。

为什么?因为吴清源一共下了11场十番棋,11场全胜。不仅如此,吴清源凭一己之力,把日本老、中、青三代所有顶尖围棋手全部打降格了——不仅仅是击败,而且是降格。

所以,读卖新闻社尴尬地发现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在全日本都找不出一个和吴清源实力相当的棋手了。

关于吴清源在十番棋比赛中的表现,网络上曾有一批体育迷做过如下比喻:

“相当于有一支英超球队,把所有其他同级别的球队都打到低一级别的英冠联赛去了;

“相当于有一支NBA(美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球队,年年杀入总冠军,而且年年都是4比0获胜;

“相当于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有一名选手,自己主动后退30米起跑,最后照样拿冠军。”

在吴清源两胜藤泽库之助之后,日本媒体就称:“吴清源其实拥有十一段的棋力!”

而吴清源当时获得了另一个称号——“昭和棋圣”。

但有一个问题。

吴清源既然已经横扫日本棋界,按理,应该给予他日本围棋界的巅峰称号——“名人”。

但授予吴清源“名人”的话题,日本围棋界从来没提起过。

因为,他们认为吴清源并不是日本人。

7

在吴清源刚到日本的时候,一个叫西园寺公毅的朋友曾对他说过一句话:“来了一个担任将来中日友好使命的人。”

但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要承担“中日友好”这个使命,显然超出了吴清源的个人能力。

事实上,吴清源在国家认同感这个问题上,从来就没有太多的倾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