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人性的抉择(第2/5页)
委罗基奥完成了整体构图,而达·芬奇领到的任务是画一些背景和左边的那位小天使(最左边只露侧脸的小天使)。但就是左边的这个惟妙惟肖的小天使,展现出了全画都没有的一种灵性。在达·芬奇创作完这幅画后,委罗基奥就表示再也没办法教他绘画了,而是将他介绍给另一位有名的绘画大师。不仅如此,委罗基奥之后也表示不会再画画了,转攻雕塑。
达·芬奇虽然以画画名闻天下,但他流传到后世的画作并不多,除去真伪存疑的作品以及大量手稿外,连同壁画在内的真正的油画作品,也就20多幅。
但是,每一幅都是传世经典。
他最有名的那幅《蒙娜丽莎》,自然不用多说了。达·芬奇画作的经典不仅仅体现在他的技法上,更在于他对背后人性的洞悉和把握。这一点,在他于1494年至1498年间创作的《最后的晚餐》这幅作品中最能体现。

《基督受洗》
《最后的晚餐》描绘的是耶稣被犹大出卖后,与他的十二圣徒在一起吃最后一顿晚饭的场景。这个著名的故事一直是欧洲各路大神级画家喜欢创作的选题,在达·芬奇之前,有很多名家都以此为题创作过。
但之前的作品,别的不说,都有个很明显的特点——一眼就能从画面中看出叛徒犹大是谁。[1]

卡普阿的《最后的晚餐》,犹大被画作去伸手拿饼的人,因为耶稣说:“正准备去接基督蘸了汤的饼的那个人便是出卖了我的那个人。”

乔托的《最后的晚餐》,犹大就是那个唯一头顶没有光环的人

格列柯的《最后的晚餐》,犹大手里明显拿了钱袋,因为《圣经》里记载他因为收了30个银币而出卖了耶稣

安德烈亚·德尔·卡斯坦诺的《最后的晚餐》,犹大坐在所有人的对立面
所以一般《最后的晚餐》画作中,犹大要么拿钱袋,要么没光环,要么被孤立。好了,那么我们来看下达·芬奇版本的《最后的晚餐》。

这幅画是达·芬奇画在教堂上的壁画,虽然经过多次修复,但依旧损毁严重——事实上,这幅画能保存下来就已经是奇迹了
提供一张修复版,可以看得更清楚些:

画面上13个人以耶稣为中心,看似杂乱分布(其实是3人一组分了4组),每个人的表情都不一样,说明当时每个人的心态都不相同。耶稣在中间,不同于以往作品中总是在说话的样子,他双目低垂,嘴唇紧闭
而作为叛徒的犹大,第一眼根本就认不出是谁——大家都没有光环,没有人被孤立。但只要你仔细辨认,那个身体后仰,一手里拿着不起眼的钱袋,一手微微伸出去拿面包的人,就是他(耶稣左边第二个)。事实上,即便不用道具,犹大的神态也已经出卖了他。

达·芬奇关于《最后的晚餐》的大量习作被藏于温莎图书馆和威尼斯,他给每个人物形象都找了现实中的模特,甚至为每一双手、每一件衣袖都做了很多草稿笔记
而且,这幅看上去有些杂乱的画作,其实是达·芬奇精心构思的。

《最后的晚餐》中的透视比例关系,据说达·芬奇在这幅画中用了三个光源。所以,说达·芬奇的每一幅画都是传世经典,并不夸张
4
关于达·芬奇绘画的技艺,其实不需要多讨论了。
接下来该说说他“不务正业”的一面了。
首先,在绘画之外,达·芬奇另一个比较被大家认可的领域,是他在解剖学和医学上的贡献——当然,这和他的绘画与雕塑事业也是息息相关的。
达·芬奇在委罗基奥手下做学徒的时候,就被要求学习解剖学。为此,达·芬奇在佛罗伦萨的圣玛利亚纽瓦医院得到了解剖人类尸体的许可(也有说法是他没有得到许可,便私自解剖人类尸体和动物)。在30年的时间里,达·芬奇至少解剖过30具人类尸体,并为此绘制了超过200幅的绘画笔记。
因为学会了解剖,达·芬奇对人体构造有了超越常人的认知,进而开始在人体医学和生理学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设想和探索。

达·芬奇的解剖笔记

达·芬奇的解剖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