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 以国家之名(第4/8页)

松井一开始是想拿5个师团的,但军部大本营认为,“打支那,两个师团已经宽裕了”。

直到8月13日之后,在收到上海方面不断发来的求援电报时,日本军部大本营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更让大本营震惊的,是那些从前方发回的电报和随军记者报道,无一不提到中国士兵前仆后继、完全不顾性命地拼死冲锋的各种细节。

日方终于明白过来:对中国人而言,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冲突,而是一次被压制多年的巨大岩浆的总喷发。

于是,从东京到仙台,从熊本到金泽,从京都到名古屋,日本各地开始出现了狂热的出征场面——日本开始全面增援在上海的守军。

那些怀着一颗为天皇尽忠之心的日本士兵,在各个主要城市的港口开始登船,前往一个陌生的国度。短暂的迷茫和紧张情绪很快被两旁疯狂挥舞旗帜的日本民众驱散。

那些平日里温和敦厚的日本老百姓,高呼着“万岁!万岁!”,目送自己的丈夫或儿子、父亲和兄弟踏上战场。在他们看来,他们是光荣地去为天皇开疆拓土,弘扬大日本帝国的威风。但他们不知道,他们中不少现在看上去还彬彬有礼的亲人,一踏上邻国领土,很快就会变成他们自己也不认识的人间恶魔。并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再回来了。

松井石根,“南京大屠杀”主犯之一,战后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定为甲级战犯,1948年被处以绞刑

很快,松井石根就庆幸来自后方的增援是如此及时了。

因为他得到的可靠情报是,蒋介石政府也正在把手中所有能动用的力量都在向上海集结。

蒋介石也把家底全拼上了。

在中国援军的序列里,有最精锐的中央军:罗卓英的十八军、胡宗南的第一军一师、夏楚中的九十八师、王耀武的五十一师、俞济时的五十八师、李玉堂的第三师……也有原先和蒋介石同床异梦的地方军阀:从四川日夜兼程甚至步行的川军杨森的第二十军;从关外退回来,憋着口气想要为自己正名的东北军主力;一向与中央军闹别扭的桂军全部精锐……此外,蒋介石把最不舍得打的两张精锐王牌也派向了上海:桂永清的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和黄杰的税警总团。

一时之间,中华大地的铁道线上,跑的全是运兵的专列,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地:上海。

每当列车停靠在站台的时候,自发前往站台的中国老百姓就往车窗扔香烟,扔水果,扔糖果,很多老百姓边扔边流泪:“好好打啊!一定要把鬼子赶出去啊!”

这是中华民族自辛亥革命之后,第一次如此团结。很多老百姓都信心满满:“我们中国人都这样团结了,还打不跑小鬼子?”

但是,从上海的战况进展来看,一切并不如他们所愿。

6

1937年8月21日凌晨,胡家骥的眼睛都快喷出火来了。

胡家骥是第三十六师二一六团的团长,黄埔五期毕业生。他率领的这个团,是攻打上海汇山码头的主力团。汇山码头处于日军防线的关键位置,将是他们增援部队上岸的一个重要据点。

但总攻发动一个多小时后,二一六团连汇山码头前的唐山路日军防线都冲不过去。

盛怒之下的胡家骥把二营做预备队,三营做侧翼,自己挥着手枪,亲自率一营冲了上去,最终一鼓作气冲过了火力交织的唐山路,来到了汇山码头的大铁门前。然而,在那里又被码头里面布置的日军火力压制住了。

“此时不报国,还等什么时候?!”胡家骥大吼一声,第一个带头爬上了铁门,后面的士兵一看团长如此拼命,也争先恐后地踏着战友们的尸体,拼死往里攻击。

然而,身中5枪不下火线的胡家骥在率团冲进大铁门后,却遭到了来自港口的日本军舰的炮轰,在付出了500多名兄弟的生命之后,只能退了出来。

胡家骥最终捡回了一条命。他知道他还算幸运的,多少和他一样甚至比他军衔还高的兄弟,连同千千万万的士兵,已经在总攻开始后的近10天里失去了生命。

但他不知道的是,他所遭遇的挫折,其实折射出了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中暴露出的普遍问题,总结来说,还是四个字:技不如人。

“技不如人”首先体现在装备上。

中国军队除了那几支德械师之外,绝大多数部队武器配备和火力输出都远逊于日军,面对据守在钢筋水泥碉堡里的日军,除了人肉冲锋之外,基本拿不出其他办法。

在8月14日战端初开时,张治中就制订过一个“铁拳计划”——按照德军作战样式,组织一个500人的突击敢死队,直扑日军指挥部。但在实际攻击过程中,抱着必死决心的中国士兵却因为没有重武器,始终无法突破日军的碉堡火力封锁,每前进一步都要用战友的尸体铺路。最终,突击队全军覆没,带队的刘宏深营长殉国,阵亡时年仅28岁,结婚还没满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