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孤舰“海圻”号:大清帝国的最后荣光(第2/4页)
决定接受邀请的清政府毫不犹豫地派出了“海圻”号——在“海天”号触礁沉没之后,“海圻”号作为当时大清帝国最拿得出手的一艘军舰,不仅承担着保卫海疆的任务,同时也成了一张“脸面”。


左图为甲午战争时期“致远”舰的全体官兵合影,右图为“海琛”号上全体官兵合影——此时的大清水师已经全部着英式服装,进行英式操练
1911年4月21日,“海圻”号从上海杨树浦码头拔锚起航。
这艘当时中国最先进的巡洋舰,在统制(相当于司令)程璧光和管带(相当于舰长)汤廷光的带领下,载着400多名当时中国海军的精英,经台湾海峡、南海驶出国门,穿过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经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向英国驶去。
但就在“海圻”号刚刚驶离新加坡港的时候,程璧光在甲板上集中全舰官兵,下达了一个当时出乎所有人预料的命令:“我国人留发始于明代,但无辫;自清朝发展为辫,已有200余年之历史矣。然长发污衣藏垢,既不卫生,又有碍动作,尤以误害海军军人为甚,故实无保留之价值。为此,本统领下令,自即日起,凡本舰之兵士,一律仿照官生,应予剪短发至颈际为度,以符合世界潮流。”
其实在“海圻”号刚刚要驶出国门,进入公海的时候,程璧光就已经下令让舰上的军官和海校实习生剪去辫子了。不过这也让普通水手感到很不满意——官兵不平等,他们也想剪!所以,程璧光当时下令之后,不到两个小时,全舰400多名水兵就都剪去了辫子。

程璧光,广东香山人,1861年出生。甲午海战中,程璧光任“广丙”号管带,在激战中“广丙”号曾发炮击伤日舰“西京丸”号。北洋水师困守刘公岛后,提督丁汝昌服毒自杀,代表北洋水师递交降书的正是程璧光。所以在他的回忆和履历中,这个情节往往被淡化处理
“海圻”号刚刚踏上征途就发生了这样的事,预示着它之后的故事,肯定不会平凡。
程璧光在“海圻”号上下令剪辫之前,据记载已上报清廷获批,可见当时清廷的威慑力已大大削弱。不过早在之前,程璧光已秘密加入孙中山的兴中会,可以说是一个秘密的革命党人。
4
经过两个多月的漫长航行,“海圻”号终于在1911年6月20日抵达了英国朴次茅斯军港。
如果说之前“海圻”号的主要任务是“保家卫国”,那么接下来,它的使命就是“扬我国威”了。

当时参加英王乔治五世加冕庆典的海军阅兵舰队
6月22日下午,为了烘托典礼的气氛,英国皇室专门为来访的各国军舰的水手们举办了一场“万国海军田径运动会”。之前完全不知道什么叫“田径”的中国海军,也派出了几十名体格健壮的水兵参加。在数万名伦敦市民的围观下,中国的水手们虽然不熟悉规则,不懂技巧,没有得到一枚奖牌,但没有一人中途退赛,全都坚持到底。
有一个叫孟广吉的信号兵,参加了跨栏的比赛。由于从来没接触过跨栏,他很快就被栏架绊倒,摔得满腿是血,但他坚持完成了比赛,全场观众掌声如雷,他还受到大赛组委会的专门表扬——当时大家肯定不会想到,93年后,同样是中国人,同样是在欧洲,一个21岁的中国小伙子终于在跨栏这个项目上笑傲世界群雄。
6月24日上午,“海圻”号的统领程璧光与专使载振,陪同英王乔治五世、玛丽王后以及海军大臣丘吉尔,专门检阅了“海圻”号——所有中国水军官兵昂首挺胸列阵甲板,让英王印象深刻。
检阅仪式结束后,“海圻”号专门开到了位于纽卡斯尔的阿姆斯特朗造船厂,在“娘家”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维修。

“海圻”号水手列队
等到维修完毕,已经是1911年7月。在“海圻”号完成了贺礼使命之后,却没有选择回国,而是拔锚起航,向遥远的美洲大陆驶去。
还有一系列的任务在等待着它。
5
按照预定计划,“海圻”号在离开英国后,就出发前往美洲大陆,拜访包括美国在内的一系列国家——如此远距离的航行和规格,在大清260多年的历史上绝无仅有。
毫无疑问,美国对“海圻”号的来访是非常重视的——他们特地派出了万吨级的巡洋舰“北达科他”号作为陪访舰,与“海圻”号一起并舷停泊在港口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