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来自上帝的风(第2/3页)
不过,倘若腓力已经体悟到命运的打击,而且公开显露出自己的感受的话,他却并没有被命运击垮。几乎刚一得知己方的损失程度,他就立刻向各国大使保证,他将打造一支更加强大的舰队,哪怕要为此熔化自己餐桌上的每一只盘子,要熔化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的每一盏银烛台,也在所不惜。事情自然到不了那种地步,不过单单只有美洲运来的金块银块的确不够,看起来卡斯蒂尔的橱柜要被掏空了,此外还要与热那亚银行家订立新的协议。在与一些船长有过交谈后,腓力愈加清楚地看到,仅仅租用船舶是不够的。若要得到首屈一指的头等战舰,就不得不自己来造。为此,他必须扩大西班牙的火炮制造业。征兵、制炮、造船、筹资,国王的笔在一刻不停地游走,赶在新年到来之前,所有处置方案都已草拟完毕,虽然这些事项一如西班牙的惯常情况那样进展缓慢,大量虚耗的时间在等待弥补,许多疏漏还在等待补救,以至于很少有人相信腓力念想中的新舰队能在春天建成,但是从来没有人怀疑腓力的蓝图终究会如愿实现。
与此同时,腓力也要面对既成的事实。他迈出了第一步,10 月 13 日这天,他向西班牙各地的主教们发出信函。在信中,他简要地向各位主教告知了他们实际上早已得知的消息,并提醒他们注意海战固有的不确定性,他继续写道:“我们必须为上帝乐意为之的一切向他献上礼赞。现在我要感谢神,为了他已然昭示的垂怜。那些暴风雨本来可能为无敌舰队招致更加不堪的厄运,但最后并没有雪上加霜,这务必应归功于为了此行圆满成功而献上的祷祝,多亏诸位的祈祷曾经如此虔诚和不懈。”他也彬彬有礼地告诉各位主教,祈祷或许可以结束了。不大可能再有船只回到故土。日后西班牙将无敌舰队的战败归因于来自上帝的风,这种做法最早便源于此时。
我们可以非常容易地看出为何英国人、荷兰人同样持有类似的解释。在一枚伊丽莎白女王颁授的庆祝击败无敌舰队的纪念章上,刻有这样的文字:“上帝吐纳风雨,他们因之溃散。”一枚荷兰打造的纪念章上也记录了相近的情感,那些饱学的诗人们则不吝辞藻,用拉丁语诗篇来庆祝童贞女王的王位得以保全,歌颂新教信仰得以胜利守护,他们忙于礼赞神灵的显圣,对于上帝以其格外恩赐的风暴让数千西班牙人溺毙誉不绝口,竟全然没有工夫略微提及英国舰队的殊勋。
实情当然与此不同,在西班牙人因天气不利而蒙难之前,性能更为上乘的船舶和火炮早已决出了战斗的胜负,即使是在爱尔兰附近蒙受的损失,其祸根也更多埋在德雷克身上,他在圣文森特角一把火烧掉木板条的所作所为要比暴风雨更加致命,但是敌军的毁灭越是能够被视作上帝在直接插手,自然就越能彰显上帝垂青新教,如此一来众人的共同事业也就像宣称的那样,真的成了上帝自身的伟业。故而,大风暴摧毁了西班牙无敌舰队的传说也就和其他捏造的故事一样成了源远流长的神话,这些故事还包括野蛮的爱尔兰人大开杀戒、巨大的西班牙舰船令英格兰船只相形见绌、怯懦的西班牙指挥官躲进船舱内一处专门建造的避难所中畏葸不出,以及受到侮辱的炮手在炸掉了一艘盖伦帆船后跃入大海,不胜枚举。
奇怪之处还在于,所有这类传说在西班牙就像在英格兰一样广为流传,甚至连涉及梅迪纳·西多尼亚的那个故事也概莫能外,据说公爵“为了安全起见,下榻在旗舰的最底层”,这位《理查德·雷恩卧室遗存……函札抄录》的作者完全向壁虚构了一番莫须有的情节来嘲讽他的本国同胞。至于涉及英国战船体型渺小、无法与搭载西班牙人的庞然大物相提并论的故事,始作俑者一定是那些通晓文墨的旱鸭子,他们也许当时正在怀特岛观战,于是错把英军的一群轻帆船与对方硕大却笨拙的乌尔卡船拿来比较,而没有注意到战舰。乍看上去,最难以理解的还是西班牙人为何愿意接受有关风暴的神话。英国人自然会欢迎这样的解释,他们又有了一项实物证据表明上帝与自己同在,可是为什么西班牙人要接受这种上帝与之对立的观点,证明他们劳而无功的舰队不是在与人交手,而是在与神指使的狂风骇浪拼死相搏呢?只要稍作细想,此间的奥妙也不难领会。败于上帝之手永远要比败于凡人之手更容易让人接受,犹太-基督教传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来解释上帝那些表面上反常的举动。这一回上帝安排他们承受失败,既不意味着西班牙人并非在为神的事业而战,也不代表神不会在最后关头为其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