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断其一臂(第6/7页)
翌日夜晚,攻取航道的一切事宜都已准备停当。此时恰逢大潮。西北方向的风力渐强,又不至于太过强劲。援军的战舰于是分两列进发,由拿骚的贾斯丁作前导,它们要尽可能地掩护满载援军和物资的霍伊平底船和快速平底船。莱斯特伯爵下令让自己乘坐的驳船四处环游,亲自指导航道的探查和标记工作,对于周边掠过的西班牙人的炮火丝毫不以为意。他要亲率救援部队解放斯勒伊斯。荷兰人也一道发动了攻势,想用引火船烧断浮桥,打开进军深水盆地的路线。
桥上竖有一道抵御滑膛枪的胸墙,一队瓦隆士兵负责守护此地。当时的情形一定惊心动魄,只见从不断挺近的船只的船舱中迸发出了火苗,迅速吞噬了船体,一条条火舌也开始蹿上船上的索具。眼前的一幕想必像极了两年前的安特卫普,当时也有一艘引火船乘着海潮冲向西班牙人的浮桥。许多英勇的西班牙长枪兵曾跳上船去扑火,孰料那艘看起来只是窜着小火苗的来船顷刻间炸成粉末。船身内部铺有一层耐火砖,塞满火药、石块和废铁,爆炸造成的死伤比许多激战还要严重,任何目睹过那艘“安特卫普地狱燃烧者”爆炸的人都将绝难忘怀。现在指挥这场浮桥守卫战的朗蒂侯爵就是当年的见证者之一。但他当年也亲眼见证了帕尔马在敌人故技重施时所采取的应对策略。眼看引火船靠近,朗蒂果断下令将处在来船路线上的浮桥部分解开套索。来船从空隙之间穿过,漂向斯勒伊斯深水盆地的边缘,自顾自地烧了个干净,没有造成任何损伤,解开的浮桥又复归原位。所幸这一回敌军并没有往这艘船的肚子里填塞炸药。
假使莱斯特当时正率领众多驳船尾随这艘引火船前来,他也许能乘机强行驶过航道,一鼓作气破坏浮桥。可是他本人尚在一英里之外,对于前线发生的事情概不知晓,事实上当时他正忙着对自己的泽兰领航员大发雷霆。赶在他们的争执结束之前,守军已经将浮桥归位,而海潮正在退却,风向也转向了正南,于是矢志拯救斯勒伊斯的英国舰队只好有失体面地撤回了弗拉辛的港湾。
这场为期两个礼拜的救援行动实在不无愚蠢,它的主要效果是影响了守城部队的士气。罗杰·威廉姆斯爵士是参与守卫斯勒伊斯的英军指挥官,他的书信是有关这个故事前后经过的最佳描述。威廉姆斯是一名职业军人,过去 15 年中,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尼德兰的战场上度过的。这名威尔士人好像一只好战的斗鸡,他的头盔上总是插着一根两军中最长的翎羽,“这样无论友侪、仇雠都可以明晓他身在何方”。他与弗鲁爱林⑦ 上尉一般无二,两人全都头脑冷静、脾气火爆,有直言不讳的讲话方式和百折不挠的内心,二者还都极其喜好纸上谈兵。人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威廉·莎士比亚要么与威廉姆斯有个人私交,要么便是从其他与威廉姆斯有私交的人的回忆录中撷取了许多营养。在帕尔马展开围攻之初,威廉姆斯曾以一种冷峻而自矜的语气向女王概述战局。“我们要守卫的土地太多,能够守卫的人又太少,”他写道,“但是我们可以凭借对上帝的笃信和自身的勇气去捍卫它……每丢失 1 英亩的土地,我们都会让 1000 具敌人的尸体来陪伴我军倒下的战士……我们毫不怀疑,由于我们诚实坦荡地为陛下本人和亲爱的国家效命,您将会施以援手。”当援军随后未能如期抵达时,他又向沃尔辛厄姆抱怨拿骚的莫里斯阁下太过年轻,由于莫里斯和同父异母的兄长贾斯丁只受过糟糕的军事教育,联省议会为此丢掉了手中的一半城市,不过他的语气仍然透露着自信。“自从我踏上战场以来,”他写道,“我从未见过比这更加勇猛无畏的军官和更加渴望战斗的士兵……昨天 11 点,敌人在车子的掩护下[那应该是覆盖着防弹外壳的手推车],通过壕沟攻入我军堡垒的堑壕。我们随即发动突击,夺取他们的壕沟……还把他们赶回了自己的炮兵营地,我们一直坚守堑壕,直到昨天晚上。凭着上帝的帮助,我们将在今晚重新拿下它,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
同一天,威廉姆斯还规劝莱斯特大胆行动,以加里奥特桨帆船和平底船直接冲击通往斯勒伊斯的航道。“只要您的水手能够尽到他们应尽职责的四分之一,就像我之前已经多次看到的那样,西班牙人将无法阻止他们。在您进入航道之前,我们将以自己的船只先行,我们会与敌人交战,以证明此举无甚风险。您可以向世界证明,这里[没有叛徒]只有勇敢的军官和士兵,他们宁肯战死沙场、死得其所,也不愿丝毫有愧于战士的身份。”十天后,他再次致信莱斯特,这次他概述了增援部队的战术策略,行文中流露出弗鲁爱林上尉的口吻:“万望阁下明悉,战而无险,未之有也。尊意应允之事,万望速速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