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树下》与“广告扶贫”(第2/2页)

电视台的综艺歌唱大赛节目既然能为街头歌者提供平台,使他们的人生有所改变,广告业当然也可以帮助那些我们希望他们获得一些社会帮助的人。

而他们在获得了帮助之后倘也能从收益中分出一部分帮助同样需要帮助的人,则等于中国之广告业也为中国之扶贫尽了一份有创意的贡献。

中国之广告资金流确乎是巨数,据说每年至少近千亿,即使仅有百分之一二“流”向胡万增们,再经他们“流”向更多的需要社会关爱的家庭,总比只“流”向不差钱的明星们的口袋里多了点儿广告效应之外的社会意义。

我不认为明星们会来气。若果如我所言,明星们肯定也会乐见其事。甚至,可能有些明星会以样学样,愿从自己的广告收益中分出一两成,实现个人名义的“广告慈善”。我觉得他们中一些人是有慈善心的,只不过不晓得通过何种可信赖的方式实现为好。

自然,有两个问题是必须面对的:

一曰契约精神;

二曰心理考验。

契约精神有合同限制着,好办点儿。

心理障碍就不怎么容易克服了——许许多多本有助人为乐之情怀的我们的同胞,每一想到某些“家族利益集团”以特权所谋之巨额财富富可抵省(如今之中国经济基础十分雄厚了,个人财富富可敌国已是妄想,但抵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的年财政收入几乎成为事实),而且如民间所言,仿佛瓷公鸡铁仙鹤玻璃耗子琉璃猫,财富基本转移向国外,拔一毛可利天下亦绝不为——于是,自己的慈善心极受破坏。

“妈妈的,他们全那样,我又何必这样!”——凡人要克服此种心理障碍,委实非易事。

这乃是导致几乎整个中国社会种种心理失衡现象的“死结”般的可恶现实,因而每使不少好的想法好的愿望如冰块上吹火绒,能吹出几缕烟已不错了,真的生成一堆火谈何容易!

故,我这一篇文字,估计也就是自说自话,文字的行为艺术而已……

2016年8月15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