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贰 第十五章 明朝联军大反击(第3/5页)

于是,日本人开始在朝鲜大肆修山寨,造城池,加强防御以备不测,并且将自己的三路大军布成一个品字形阵线,以便互相呼应。

当然,麻贵并不打算坐视不管。

庆长二年(公元1597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还处在修建中的蔚山城,突然迎来了以麻贵、权慄(朝鲜元帅)为首的将近六万明、朝联军。

这些人是来攻城的。

蔚山城,建造于蔚山之上,而蔚山,是釜山的最后屏障,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交通便利且可直达大海,一旦被人攻下,则意味着日军的后勤保障乃至回国退路被全部切断。

在这样的危急时刻,原本负责防守蔚山的两名主要日军将领——加藤清正和毛利秀元都不在现场,清正在离城不远的西生浦,秀元则去了釜山。

留在蔚山的,只有浅野长政为首的一万人。

二十二日,明军先头一千余人进行了突袭,日军措手不及,慌乱之中,毛利家家臣冷泉元满、阿曾沼元秀等人先后战死。

闻讯赶来的浅野长政立刻发兵追击,但是却中了对方的埋伏,一阵乱斗之后,日军损失五百余人,浅野率部退入城内龟缩不出。

同时,两国联军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蔚山城的三面包围。

好在这时候,总指挥加藤清正迅速从西生浦结束了出差工作赶到了城里,开始带领大家一起抵御来攻的两国联军。

二十四日,联军开始攻城,但是日军依托要塞和险要地形,利用铁炮将来攻之敌如数击退。

二十五日,明军休息,本来朝军也是休息的,但是朝鲜大将扬元对着元帅权慄大声疾呼道:“明国人虽然休息,但是我们朝鲜人绝不休息!”

被感动了的权慄当即下令,由朝鲜人单独攻城。

于是,朝鲜人爬山,日本人打枪,明朝人围观。

结果是,一阵铁炮,朝鲜军争先恐后地逃下了山,开始和明军一起休息了起来。

二十六日,风雨大作,联军本着大无畏的精神顶风作战,但依旧无果。

二十七日,这一天虽然战场上依旧没有结果,但是麻贵想出了一个绝好的主意,那就是火攻,并且当下就准备齐全了各种可燃物,准备在第二天放火烧山。

但第二天却是大雨倾盆,放火计划顿时成了泡影。无奈之下,麻贵终于顿悟出了一条新计谋:既然打不死你,干吗不困死你?

连续做了快一个星期的无用功,麻将军的脑子总算是开窍了。

之前我们就提过,蔚山城还处在修建中,换言之,这就是一座烂尾楼工程,防御效果已经打上了一个折扣,而且,此刻城内的物资也极其匮乏,粮食暂且不提,都十二月末的大冬天了,炭薪、棉衣却是异常缺乏,甚至连饮水都严重不足,所以城池被攻破,那本身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对此,明军主将麻贵主动派使者前去谈判,要求加藤清正主动投降,只要交出城池,可以既往不咎,并且让全城大小安全地回日本。

当两名使者来到城内见到清正后,清正对于投降一事表示要考虑考虑,接着他又提出,希望能够先交换俘虏。

对于清正的提议,麻贵明确回答不行,并且认为是多此一举——你只要投降了,明朝的俘虏你自然要放,日本的俘虏留在我这儿当然也没用啊。

但是加藤清正似乎特别执著于俘虏一事,他三番五次地要求先交换俘虏,然后再投降,还强调说这是原则问题,违反原则的事情他是不会做的。

就这么来来回回地拉锯了好几次,麻贵又明白过来了,他们是在拖时间。

可还是慢了半拍。

庆长三年(公元1598年)一月三日,从西生浦来的日本援军终于出现了。分别由锅岛直茂盛、黑田长政、加藤嘉明、毛利秀元、长宗我部元亲等共率一万三千人马分四路从水陆两道开来。

元月初四,联军开始撤退。

这真的是一个很莫名的行为。毕竟日本人里外加起来不过两万余,而明、朝联军的人数至少仍在五万之上,这种情况下跑什么?

但还真就有人下命令让撤了,这个人叫做杨镐。

杨镐,河南人,万历年进士。他当时的职务,说得官方一点,叫做右佥都御史,说得白话一点,其实就是明朝援军的现场副指挥。名义上是麻贵的下级,但实际上,因为杨镐是文职,依照明律文高武一等,所以,他就是名誉总指挥。

在不久之前,杨镐还在蒙古打了个败仗,这次被派到朝鲜是戴罪立功来了。

可惜因为能力有限,所以功还没立,又戴上了新罪。

杨镐撤退的原因是因为他害怕日本援军将自己退路截断,然后两面夹击把自己歼灭。

其实他并不知道援军到底有多少人,只是看到了又是马又是船的,心理上退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