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贰 第十一章 入侵朝鲜:丰臣秀吉的野心(第4/4页)

当然,让位不等于让权,关白可以换人,但日本的实际统治者,却丝毫未曾变过。

同年十月,在大明帝国皇宫的文案上,出现了一封浙江巡抚的上奏,上面称,据可靠情报,发现大洋彼岸的日本国在一个叫做名护屋的地方造城。

造城的,并非是诸侯大名,而是国家首脑丰臣秀吉。

当时的明朝皇帝是明神宗朱翊钧,也就是万历皇帝,这位仁兄出了名的懒,不上朝似乎是大明王朝的一个悠久传统,比如万历的爷爷嘉靖帝朱厚熜也是个不爱上朝的家伙,只不过这祖孙俩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嘉靖不上朝,却对朝内朝外的事情几乎了如指掌,属幕后掌控一切的角色,而万历不上朝,就真的是在那里旷工了。

万历皇帝自不上朝以来,国家大事基本都丢给了内阁来管,而日理万机的内阁诸大爷对于这封从浙江送来的国际新闻一丝兴趣都没有,遭到同样待遇的,还有一封两个月前从福建送来的快报,内容是根据琉球使节反映,近日突然出现上百来历不明者,前往琉球朝鲜一带收购海图以及船只草图,并大量收购木材火药,用途不明。

中国人一般不太爱管家门外的事儿,即便做到了中枢魁阁也是如此,而且内阁大佬们也确实不明白,浙江福建两省干吗送这种报告过来,日本不正在战国时代吗?造几座城买几袋火药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而奏章中的那座“名护屋城”,位于北九州,大致地点在今天的佐贺县唐津市。

说得再具体点,这座城在一座叫胜男山的山顶上,标高八十米。也就是当地豪族名护屋氏的居城垣添城的所在地。工事由九州各大名如加藤清正、寺泽广高等人来分担,十月开工,每天至少有四万人聚集在一起突击工作,仅用了五个月就完成了工程,第二年也就是文禄元年(公元1592年),秀吉还亲自来到城中视察。

整个城池面海而立,并在海边建设了城下町,五层七重的天守阁,带有本丸、二之丸、三之丸、山里丸、水之手曲轮、游击丸、东出丸、台所丸等城郭,结构宏伟壮观至极,总面积达到了十四万平方米。

不仅如此,城外方圆八公里,坐落着以德川家康为首的几十上百家大名阵屋。所谓阵屋,就是行宫。而周围不仅布满了商家旅店,也不乏游廊酒家,极为繁华。

换句话讲,这是一座兼备行宫和驻扎士兵的远征基地。

远征的目标,是北方对海岸的朝鲜。

秀吉打算发动一场国际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