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贰 第三章 和风压倒唐风(第6/7页)

斗法的主题很简单,叫隔板猜物。天皇事先让人偷偷地把十五只蜜柑放进了一只箱子里,再盖上盖子,然后拿到两人跟前叫他们猜里面是什么,并且声明胜负只此一次,谁要是输了,就拜那个赢的人为师。

话音刚落,前来挑战的那个法师就拍地而起:“回禀陛下,这箱子里装的是蜜柑十五只。”

虽然当时在座的所有旁观者,包括天皇在内,大家都衷心希望安倍晴明能够胜出,可现如今被那人那么一抢答,就算有一百个不情愿,这胜利也只得属于挑战者了。

但是晴明却不慌不忙,双手结印念念有词了一番之后,微微一笑:“陛下,箱子里是十五只老鼠。”

挑战者闻言哈哈大笑,说出了几乎每个反派临死前都会说的标准台词:“安倍晴明,这一次你输了!啊哈哈哈!”

就连天皇也万般无奈地摇着头表示这箱子里是橘子,安倍卿,看来你只能拜师了。

晴明仍是微笑:“陛下,那就请您打开箱子吧。”

天皇觉得事已至此,那就干脆让晴明输个明白吧,于是叫人打开了箱子。

箱盖刚一揭开,一群老鼠吱吱地叫着便从里面窜了出来,不多不少,正好十五只。

这正是刚才安倍晴明作法,将那橘子变成了老鼠。

该故事流传于日本的平安时代中后期,而数百年后诞生的中国名著《西游记》里,也有类似的桥段,那就是车迟国斗法——蜜柑在当年的日本属稀罕物,一般被当作是珍贵药材,其价值未必亚于山河社稷袄、乾坤地理裙;而老鼠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是人人喊打的有害之物,差不多等同于那“破烂流丢一口钟”了。

在这里我并非是想说谁抄袭了谁,我的意思是,中日两国在文化方面的思维,本身就具备着无数共通之处。

关于安倍晴明的故事就暂且说到这里吧。

其实上述所说的那些,唯一被记载于正史的,只有在天皇跟前封印天狗一事,其余的大多只见于各个时代的各种物语小说,或是被后辈阴阳师们用来显摆而口口相传的神话。

事实上安倍晴明之所以能在近几年里漂洋过海名声在外,主要是缘于日本著名作家梦枕貘所著小说《阴阳师》。

说完了阴阳道,接着来说樱花。

樱花如今已然是全世界都公认的日本象征,即便戴眼镜穿西装的诸学者反复强调皇国的国花乃是菊花,但依然有无数人(包括日本人)前赴后继地错把樱花当国花。

樱花的起源地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境内,何时传入日本至今已然不可考(也有认为是列岛原产物),因为开花的时间是在春天,正好是准备播种开耕的时节,所以在上古时代的日本,樱花被当作是稻谷之神的居宿所在,也是农业的象征。

从上述这段话你就可以知道,在当年,这农业之花绝非是以不食五谷自居的半仙皇家所青睐的东西。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在奈良时代,日本上层社会里最流行的花是梅花,王公贵胄们如果要以花为主题吟诗作赋,最佳的选择通常都是梅花。据不完全统计,在奈良时代,比较出名的咏花和歌约160余首,其中写梅花的,就占了将近120首。

为什么日本人会喜欢梅花呢?

难道你没听过这样一首歌吗?“梅花梅花满天下,象征着我们巍巍大中华。”

日本人喜欢梅花,除了紧跟中华品位的步伐之外,还能有别的什么原因吗?

顺便插一句,当年的日本人,也很喜欢牡丹。

国风文化之后,为了摆脱唐文化的影响,日本上下便开始找起了能够替代梅花的观赏品,找来找去,觉得符合既有日本特色又不失华美这一标准的,似乎也就是樱花了。

于是一下子风向大转,天皇开始赏起了樱花,而文人墨客们也都纷纷做起了与樱有关的诗词文章。

几乎就是在那一瞬间,樱花“啪”地绽放在了历史的舞台上。

不过比较讽刺的是,当年的农业神花在登堂入室博得贵雅名号后,居然就此和庶民脱离了干系,在之后的七八百年里,赏樱花都一直是日本贵族们的专利,普通老百姓得以坐在花下喝酒赏樱,那已经是江户时代的事了。

最后,我们来说说闻名于世界的日本刀。

所谓日本刀,一般而言有两种含义。广义上,指的是产地为日本的刀具,哪怕是一把菜刀,只要Made in Japan,那就能称作日本刀;狭义上,则有个特指,指的是一种叫做武士刀的刀具,而这后者,正是国风文化时代的产物。

武士刀作为一种兵刃,其在冷兵器时代那华丽的江湖地位,是难以撼动的。

广义的那种日本制造的日本刀,其实早在古坟时代(3世纪中至7世纪末)就已经出现了,现今还有文物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