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壹 第八章 “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第3/5页)
这就跟人与人相处是一个道理,能够把你当兄弟看待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一个天天称你干爹或是要你认他做干爹的人,你会把他当成朋友吗?你敢把他当朋友吗?
于是我们完全有理由说一句,厩户王子的那封将推古天皇称为天子的国书,绝对不是对中国的无礼之举,它最多是反映了当时倭国人或者说厩户王子本人想要努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不输给对岸中华帝国的强盛大国的期望罢了,这种想法当然没有任何过错,故而所谓的沙文主义肾上激素也完全不必在此爆发。
虽然隋炀帝并不打算跟倭国做兄弟。
数日后,小野妹子再次进了王宫,并且收到了杨广亲笔写好的回信。
回到驿馆,他偷偷将其打开,想看看上面到底写了些什么。
结果才看了一眼,妹子就傻了。
因为在这封回信里,第一行第一句是这样写的:“皇帝告倭王”。
皇帝,当然是杨广;倭王,则是推古天皇。
完全一副居高临下的亲爹姿态。
此外,该信通篇的格式,也严格遵照了中国历来皇帝写给诸侯文书的格式,同时文中措辞比较激烈且态度相当强硬,大有一副倭国国王欠他多还他少的架势。
心知坏了菜的小野妹子一连几宿都没睡好,绞尽脑汁在那里想对策。但不管他怎么想,都没能得出个所以然来。
这一年八月,在隋朝使节团陪同下,小野妹子踏上了回国的路程。
使节团的团长是裴世清,之前已经提过了。
裴世清跟杨广完全不是一类人,这家伙比较乐善好施,跟谁都能走得近,跟谁都能自来熟。估计也正是因为这样,皇帝才会安排他做外交官接待那些小邦附庸的使臣们。
一行人于当月末抵达了倭国首都飞鸟,然后受到了最高规格的接待。
据说那天厩户王子先是派出了两百名骑兵打头,出城数十里前来迎接,然后一路上设置仪仗队,敲锣打鼓地欢迎大隋使者来倭。
当队伍抵达王城正门,早已等候多时的厩户王子身着紫色绫罗,率百官行汉礼,一字排开地前来恭迎。裴世清一看这阵势,也连忙下了车驾,走上前去行礼答复。
两人见面,厩户王子似乎显得特别高兴,一边作揖一边就说:“听说大隋在我倭国西方,乃名扬四海的礼仪之国,而我倭国乃一介蛮夷,偏居海隅,不识礼仪,孤陋寡闻,以至久不相见。今贵客远来,特意清扫道路,装饰馆会,以待大使,希望听到来自泱泱大国的文明教化。”
虽说这话听着就知道是客套,但厩户王子的演技相当不错,一副“远方的亲人啊我总算把你盼来了”的腔调。
而那边的裴世清毫不示弱,也非常淡定地吐出了一套官话:“我大隋皇帝的威德与天同高,恩泽遍流四海,并以王道开化诸邦,故特地派遣我来你这里宣旨传谕,递交国书。”
两人一番空对空之后,厩户王子表示这八月的艳阳天热得很,我们家大王早已准备好了国宴,要不进去边吃边聊?
于是一帮人便在王子的带领下,来到了宫殿之内。
虽说是倭国的国宴,但无论是用的锅碗瓢盆还是席间侍者们的穿着打扮,都是百分百地从中国学过来的,尤其是锅碗瓢盆,几乎就是清一色地原装进口,这让裴世清充分感到了一股清爽的家乡气息。
此外,最让他中意的,则是摆在自己面前的餐具——筷子一双,勺子一把。
陪同在座的倭国君臣们,也使用着同样的家伙。
这就表明至少从那时候起,日本的上流社会就已经普遍把筷子当成了日常吃饭的工具了。
国宴过后,裴世清与推古天皇进行了更为深入的亲切交流,双方你来我往地将客套话艺术发挥到了极致,虽说陪同在旁的厩户王子心中不时会掠过一丝疑惑:说好的国书呢?
而裴世清似乎是看出对方在想什么,所以在跟美丽的女王欢声笑语的同时也不忘顺道一提:“这次我大隋的皇上有亲笔国书一封,特地要我呈给殿下。”
推古天皇点点头,说那你就呈上来吧。
裴世清摇摇头:“国书交给了小野大人,应该在他手上。”
然而小野妹子这时候并不在场,其实他连国宴都没参加,目送隋朝使节团进了王城之后便找了个借口回家去了。
推古天皇表示反正也不差这一会儿,干脆明天再说吧。
此时厩户王子站了起来,说自己这几天身体一直都不好,现在正襟危坐了那么久,实在是挺不住了,大王您看是不是能让我先去歇着?
在得到批准之后,王子迅速赶回了自己的寝宫,然后差人以最快的速度去了一趟小野家。
很快,小野妹子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