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壹 第七章 圣德太子与“冠位十二阶”(第7/8页)

苏我马子要是真能让这套东西推行下去,那他就是弱智。

其实也别说推行了,就算颁布都不行。

但是,这个他还真做不了主。

因为厩户王子这边有一个强力的援军,那便是推古天皇。

炊屋姬虽然是个清心寡欲的女人,但并不代表她没智商,事实上往往越是清心寡欲的人越是心如明镜,而那些利欲熏心的人倒常常都是傻子的代表。

炊屋姬很清楚她的那位舅舅大人到底在想些什么,实际上她在当政期间,也不止一次地跟苏我马子唱过反调,可跟上一任崇峻天皇不同的是,这个女人即便是唱反调,也唱得相当有水准。

例如曾经有一次苏我马子看中了一块王室的领地,便不拿自己当外人地跑去找外甥女伸手讨要,然后理所当然地被推古天皇给拒绝了,马子的脸色立马变得难看了起来。

眼瞅着一场暴雨兴许就要来临,女王连忙换上了一副迷人的笑容,说道:“虽然您是我的舅舅,但正因为如此,这王家的领地才不能送给您,因为若是我不分公私地把土地给了您,那么千百年后,您可想过人们会怎么评价我吗?而在评价我的同时,您又想过他们会怎样评价您吗?”

因为苏我马子显然还没达到“只贪眼前物,不计身后评”的境界,故而连忙表示,自己纯属一时脑热,这地女王陛下您可千万别送我,您要送我我当真跟您急。

而这次的冠位十二阶,也正是在推古天皇的大力支持下才能得见天日的,苏我马子虽然心中有两万分的不爽,可事到如今想要把这部官制抹杀掉是肯定不可能的了,他唯独能做的,就只有从中作梗——不是要做考评吗?老子身为倭国首席大臣,自然是考评的主考官,这些官员谁该升迁还不是老子说了算吗?

这么一来,那部冠位十二阶,也只能非常遗憾地成为了一部仅仅停留在理论上的制度。

然而,巨大的阻力并未阻止厩户王子改革的步伐,就在冠位十二阶颁布的第二年(公元604年),他的第二个研究成果也被摆上了台面——“宪法十七条”。

这是日本有史以来的第一部法律。当然,仍旧和中国脱不了关系。

这部总共拥有十七款条文的律法全部由汉字写成,同时大量借鉴了隋朝的同类作品,此外,整部宪法里还充斥着儒家思想。

比如开篇第一条就是八个字:以和为贵,无忤为宗。典出《论语》,“礼之用,和为贵。”

除了这种光明正大的拿来主义外,还有第三条:有诏必谨,君则天之,臣则地之。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把国王的政治地位用文字的方式拔高到无上的地位。显然,是受了三纲五常的影响。

此外还有第四条:群卿百僚,以礼为本;第六条:惩恶劝善,古之良典;第九条:善恶成败,要在于信;第十二条:国非二君,民无二主。

具体的十七条因篇幅关系就不一一列出并讲解了,但从上述的几条随手拈来的例子中你便能发现,这部宪法的几乎每一条每一款,都充斥着儒家的学说气味,跟儒家有着些许的关联。

而制定这部律法的直接目的,则是为了在官位制度之后再确立一套政治制度,一套以倭国君主为核心,群臣百姓皆围绕它转悠的政治制度。

说句心里话,这还真的挺有儒家那君臣父子一套的模样。

同时,这律法不光是为了推古天皇考虑,更是为了厩户王子的未来着想——因为他是太子。

所以女王再次表示了大力支持的态度。

至于苏我马子那边,厩户王子也不是没考虑到,在宪法十七条里,第二条的内容是奉劝百官敬笃三宝,也就是要求大小官员都得敬重佛教。

这一条的出现在很多后世的学者看来,是因为厩户王子本人乃一介虔诚的佛教徒的缘故。

事实真是如此而已吗?厩户王子信佛这个不假,但这仅仅是他的个人宗教信仰,绝非政治信仰,这位圣德太子绝对不会到把两者搞混的地步。

其实想想也该明白,既然要把倭王捧到一个无上的境界,那显然就应该用神道教而非佛教的手段才对啊。毕竟倭王可是神道教中神的代言人,跑到佛教里就他那地位估计连净坛使者都赶不上。

事实上十七条宪法中的这第二条,纯粹是写给苏我马子一人看的,作用是给他一个台阶:你不是信佛么?你不是打算以佛谋政么?那就给你一个机会给你一个空子,至于你能不能把握能不能钻,那就全凭你的本事了。

苏我马子虽然知道自己纵然本事再大也未必能抓住这种机会,但眼下失去了女王支持的自己,其实在厩户王子跟前是处于劣势的。

所以他能够做的,就是跟“冠位十二阶”出台的时候一样,先假装一团和气以和为贵地承应下来,然后再事后慢慢地搞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