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九章 “希望”工程(第2/4页)
按照当时的规矩,灭掉某一家时,每一家都要出兵,这是一种“站队”的方式,也是“用刀投票”的方式。今后如果证明这是一桩冤案,大家都有份,大家都能免责。
灭先家的时候,各大家族都有出兵,唯有一家例外。谁家?赵家。
先郤赵三家联盟中,郤克很聪明地跟先家划清了界限,可是赵家没有,甚至赵同、赵括公开为先縠鸣不平。
“赵家不除,永留后患。”荀林父每天都这么想。可是,有什么办法可以除掉赵家呢?
赵家的实力远在先家之上,动他们可没有动先家那么简单。
怎么办?
让荀林父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机会很快自己送上门来了。
赵家发生了一件离奇的事情。
【占着茅坑不拉屎】
赵家,赵家到底发生了怎样的事情?
赵家的事情有点复杂,还有点麻烦。
赵衰一共有四个儿子,他们是赵盾、赵同、赵括和赵婴齐,其中,赵盾是叔隗的儿子,而另外三个都是君姬的儿子,君姬是晋文公的女儿。从血统来说,赵盾的三个弟弟都是晋文公的外孙,血统上更高贵更正宗。只不过,由于君姬的主动谦让,叔隗作了夫人,赵盾成了嫡长子。也正是因为这样,赵同和赵括始终对大哥不服气,认为家族的继承权应该是他们的而不是赵盾的,赵盾这个时候本应该在北面喝羊奶、吃羊肉,浑身羊臊气味的。
赵盾本身也明白这一点,他对君姬是心怀感激的,对几个弟弟也很关照,想方设法补偿他们。因此,赵盾设法让赵家成为公族,并且让赵括担任公族大夫。赵盾的假公济私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出于自感对几个兄弟的亏欠,他对兄弟们的关照又是很真诚的。
然而,赵同、赵括始终是心怀不满的。怨恨,外加上优越的家族和身世背景,赵同、赵括的心理有些扭曲,他们骄横跋扈,目中无人,惹是生非。在赵盾鞠躬尽瘁之后,这兄弟两个变本加厉,整个晋国,没有人喜欢他们。甚至,在荀林父击败赤狄,派赵同去向周王室献俘的时候,他也表现得非常轻浮不敬,以致周大夫刘康公断言赵同十年之内必有血光之灾。
赵盾死后,赵朔继承了家族的领导权,他的个性有些像他的祖父赵衰,他从内心里很讨厌这两个叔叔,就像这两个叔叔讨厌他一样。而小叔叔赵婴齐与赵朔年龄相仿,性格相投,他们是好朋友。这样,赵家内部实际上分成了两派:赵朔、赵婴齐为低调派,赵同、赵括为高调派。
为了巩固赵家的地位,赵盾为赵朔迎娶了晋成公的姐姐为夫人,也就是晋文公的小女儿。这样,晋文公的大女儿是赵盾的后妈,而小女儿是赵盾的儿媳妇,这叫一个乱。赵同、赵括叫赵朔大侄子,却要叫他老婆为小姨。姐妹嫁给了爷孙,要放在今天,那是头等的八卦新闻。
因为老妈孕中受寒,赵朔先天不足,后天难补,身体一向不好,性格也比较偏弱,于是就出了两个茅坑和拉屎的问题。第一,在卿的位置上占着茅坑不拉屎;第二,在老公的位置上也是占着茅坑不拉屎。
一一来说。
先说第一个茅坑。作为下军主帅,赵朔性格偏软,缺乏主见,基本上可以说完全没有威望。而且他的身体很差,经常请假,人称老病号。
再说第二个茅坑。赵朔娶了成公的姐姐赵庄姬,按照规矩,同时还有一个公族女子为媵,也就是说,赵朔一次娶了两个老婆。可是,几年过去,两个老婆没有一个生孩子的。怎么回事?谁的问题?赵朔又娶了两个小老婆,结果还是生不出来。到晋景公三年的时候,赵庄姬三十三岁了。就算十八岁嫁给赵朔,造人的时间也已经长达十四年。十四年造不出个人,很明显,赵朔没有生育能力。
占着茅坑不拉屎,别人肯定会有意见的。
于是,麻烦来了。
对于赵朔担任下军主帅,很多人不服,但是出于对赵家的忌惮,也没外人敢说三道四。可是外人不敢说,不等于自家人不敢说。
赵同、赵括一向就对赵盾父子不满,如今看着赵朔占着茅坑不拉屎,非常气愤:“该死的赵朔,自己不行,让位啊。”
按照顺序,如果赵朔辞职或者被免职,卿的位置就该轮到中军大夫赵同。
邲之战回来之后,哥俩就几次找赵朔,一开始是劝说,然后是利诱,最后是威胁。干什么?要赵朔主动让贤,把卿的位置让给赵同。
虽然身子不好,赵朔还没有到脑子不好的地步。他知道两个叔叔没怀什么好心,所以任你怎么忽悠,就是不同意。
赵同、赵括急了,也管什么面子不面子了,直接找荀林父去了。
“元帅,我们来反映一个问题。”赵同、赵括来到了元帅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