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〇章 清廉孙叔敖(第3/4页)

“好吧,那就告诉你。地位高,更要低调谦恭;权力大,更要小心谨慎;工资待遇好,更不能贪污受贿。有这三点,你就能把国家治理好,自己也能得到善终,子孙后代也不会受穷。”老头针对前面三点,给出了答案。

孙叔敖激动啊,初次当官,而且是这么大的官,自己真有些忐忑不安,有了老头这三条,自己的心里就有底了。

“大爷,那什么,我,我太崇拜您了,我、我就是您的粉丝啊。那什么,我把您的话当成格言挂起来。那,那什么,我感谢您祖宗八辈。”孙叔敖激动坏了,金玉良言啊,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金玉良言的。

从那以后,孙叔敖把老头的三条忠告刻好了挂在自己的家里了。一生一世,孙叔敖就是这么要求自己的。

哪三条?请牢记。

位益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厚而慎不敢取。

【清廉孙叔敖】

孙叔敖治理楚国的成就实际上超过了子文,得到的历史评价也在子文之上。《史记·循吏列传》第一位就是孙叔敖,太史公给的评价极高。

孙叔敖的治国理念就是“执政为民,富民强国”,也就是让老百姓先富起来,增加老百姓的财产性收入;执政策略是“施教导民”(《史记》),也就是采取引导和示范的方法和推行新政,而不是强制性的方法;具体的做法很多,但是,最著名的应该是孙叔敖兴修水利。

在水利建设上,孙叔敖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决期思之水,而灌云雩之野”,即孙叔敖在期思兴建水利工程,灌溉农作物,这项水利工程,就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期思陂”,这大概是我国最早的渠系工程之一。

“或曰孙叔敖激沮水作云梦大泽之池也。”古代沮、漳水入江通云梦泽,此项工程当在沮、漳水下游,建成后给以郢都为中心的农业水利灌溉带来极大方便。另,“孙叔敖为楚相,截汝坟之水,作塘以溉田,民获其利”。这样,楚国南部的沮、漳水流域,北部的汝水流域,都兴建了水利工程,形成了南、北灌溉网络。

安徽寿县境内的芍陂,也是孙叔敖所创建。这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型灌溉工程,唐代改名为安丰塘,至今仍发挥着灌溉效益。

孙叔敖指挥兴建的水利工程自然不止这些,这不过是其中典型的几个。

可以说,孙叔敖注重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的方针与实践,不仅为楚庄王争霸中原奠定了物质基础,而且为我国水利建设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有着深远的影响。

除了注重农业,兴修水利,孙叔敖对于工程建设也极有造诣。

据《左传》记载,为了加强北境建设,孙叔敖又筑沂城(今河南正阳境内)他派人筹度工程,上报司徒。计量工程、时间、人员、材料、干粮,结果三十天完成建城,保质保量提前实现了预定计划。这项工程不仅建立了北进的基地,加强了与晋争战的实力,也说明孙叔敖重科学技术,多才多艺。

《史记》记载,楚庄王有一次不知道哪根筋动了,大概是玩了一次微服私访之类的东东,到市场上买了点东西,结果他发现一个问题:钱太轻了,拿着不舒服。老大下令:钱太轻,换重的。于是,旧版楚国钱币换成了新版的。

商人们就觉得奇怪啊,旧版用得好好的,怎么换新版了?神经病犯了?要不就是有什么阴谋,准备私有资产国有化了?大家害怕,于是干脆不做生意了。

市场萧条了,金融危机眼看就要爆发。

这个时候,孙叔敖看到了危机。经过调查,发现一切都是新版楚国钱币引发的问题。于是,孙叔敖紧急命令停止使用新版钱币,恢复旧币。命令下达,孙叔敖才向楚庄王作了报告。庄王听了,也赞同孙叔敖的做法。三天之后,市场恢复人气,一场一触即发的金融危机终于被化解于无形。

另据《史记》记载,楚国的车底盘低,尽管坐起来稳当,但是马不好用力,因此车的速度提不上去,不仅容易塞车,而一旦打仗,士兵们的驾驶技术就出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楚庄王命令提高车的底盘。可是,命令下了好几次,没有任何效果,老百姓根本不买账。是啊,车好好的,你要提高底盘,改装车不要钱的?

孙叔敖又提建议了:“大王,如果您一定想把车改高,那就让都城里各个小区把大门的门槛加高,这样,底盘低的车就必须空车才能过去,车上的人就要频繁下车了。为了不频繁下车,他们自然就会把车的底座造高了。都城人提高了底座,全国都会仿效的。”楚庄王于是采纳了孙叔敖的意见,果然,过了半年,老百姓都自动把车子底盘造高了。

“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这就是司马迁对孙叔敖治国方法的评价。在某种程度上,孙叔敖在治理国家方面与管仲很相似,他们都很务实,也都很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