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第5/10页)

汉高祖创建帝业有许多开国元勋和股肱辅臣,朝廷对他们剖分符节封赐爵位,恩泽流传到他们的后代子孙,有的忘记祖宗功德和遗训,遭到了杀身亡国的下场。作《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汉惠帝至景帝年间,增封功臣宗属的爵位和食邑。作《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

北面征讨强悍的匈奴,南面诛灭强劲的越人,连年征伐四方蛮夷,因武功封侯的便很多了。作《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

诸侯已经强大,吴、楚等七国联合叛乱;诸侯王子弟众多,除嫡长子得以继位外,其余的没有爵位和封邑,朝廷下令推恩行义,致使王国势力逐渐削弱,而得到爵位、封邑的诸侯王子弟却对朝廷感恩戴德。作《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国有贤相良将,他们是民众的师表。看到原有的《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其中对贤能的人就记载他们的政绩,不贤的人则披露他们的劣迹。据此,作《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

夏、商、周三代的礼制,对典章制度的增减各有不同的情况,但是要领都在于“切近世俗人情,通于王道”,所以礼制会因为人们的朴实而为之减少繁文缛节,大体顺应古今时势的变化。作《礼书》第一。

音乐,是用来移风易俗的。从《雅》《颂》乐声兴起,人们就已经喜好郑国、卫国的音乐,郑、卫的音乐由来已经很久了。人们的感情受到了音乐的感召,那么远方异俗地域的人也会归附。参考《乐书》以述论自古以来音乐的兴盛和衰微,作《乐书》第二。

没有兵力就不会强大,没有德政就不会昌盛,黄帝、商汤王和周武王深明这个道理就功业兴盛,夏桀王、商纣王和秦二世不明白这个道理而败亡,人们对这难道能不慎重吗?《司马法》从产生以来就长久受到重视,太公、孙子、吴起和王子成甫能够继承《司马法》并对《司马法》有所发明,切合近世情况,极尽人事的变化。作《律书》第三。

乐律居于阴而可以牵制阳,历法居于阳而可以牵制阴,律、历交替相牵制,丝毫不容许疏忽。原有五家历书文辞互相矛盾,只有太初元年所论历法较为正确。作《历书》第四。

讲述星象气数的书,参杂着许多有关祈福、禳灾和预测吉、凶之类的内容,荒诞不经;推究这些书中的文辞,考察它的应验,却并没有什么特殊和灵异可言。等到集合专家讨论有关星气的事,又用日、星运行的轨道躔度依次加以验证。作《天官书》第五。

承受天命而为帝王,顺应符瑞而封禅的事不轻易举行,如果举行封禅大典,那么一切神灵没有不受祭祀的。追溯祭祀名山大川诸神的典礼,作《封禅书》第六。

大禹疏通河川,九州得以安宁;到了建筑宣防宫的时候,河道沟渠都加以疏通。作《河渠书》第七。

钱币的发行,是为了畅通农、商交易;交易充分发展就出现了玩弄智巧的弊端,兼并的事越来越多,人们争相投机牟利,舍本逐末,弃农经商。作《平准书》以观察世事的变化,这是第八篇。

太伯想让位给幼弟季历,逃避到江南蛮族的集居地安身;文王、武王得以在西岐兴起,发展了古公亶父的王业。阖庐杀死吴王僚夺取王位,曾经降服楚国。夫差战胜齐国,逼杀伍子胥而以皮革袋盛尸;听信伯亶的话去与越国亲善,结果使吴国被越攻灭。为了赞扬太伯让国的美德,作《吴世家》第一。

申、吕的后代衰弱,尚父起步时微贱,终于投归西伯,文王、武王尊他为国师;他的功勋超过群臣,在暗中周密谋划灭商大计;头发斑白,受封于齐国的营丘。齐桓公不背弃柯地的盟约,在诸侯中树立了威信,事业由此昌盛,多次会合诸侯,霸功显赫。田常、阚止争宠而杀死齐简公,田氏篡夺齐国,姜姓瓦解灭亡。赞美尚父的谋略,作《齐太公世家》第二。

诸侯和部众对周成王有的依顺,有的违背,周公来安抚他们;他努力实行文教德化,天下都响应附和;辅佐和保护成王,诸侯都尊崇周天子。鲁隐公、桓公之际,鲁国非礼悖德的事相继发生,这是为什么呢?孟孙、叔孙、季孙这“三桓”争权相互攻击,鲁国国运从此不再昌盛。赞美周公的《金鄊》策文,作《周公世家》第三。

武王灭纣以后,天下还没有安宁,他便去世了。成王年纪幼小,管叔、蔡叔怀疑周公要篡位,淮夷也乘机叛乱。当时召公以其德高望重率先作出榜样,使周王室团结安定,保证了周公东征的胜利,使东方一带得到安定。燕王哙让位给子之,导致了国家的祸乱。赞赏《甘棠》这首诗,作《燕世家》第四。

管仲、蔡叔辅佐武庚,为的是安定商朝旧地;等到周公旦摄政,管、蔡二叔不服,伙同武庚叛乱;周公杀死管叔鲜,放逐蔡叔度,周公留下忠于成王的誓言。文王的妃子太姒生了十个儿子,周朝凭借宗族繁盛而强大。表彰蔡仲替父亲蔡叔忏悔过失,作《管蔡世家》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