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十二 酷吏列传第六十二(第6/6页)
减宣是杨县人。他因为当佐史无比能干,被调到河东太守府任职。卫青将军派人到河东买马,看到减宣无比能干,报告皇上,被征召任大厩丞。他当官做事公平,逐渐升到御史和中丞。皇上派他去处理主父偃和淮南王造反的案件,他用隐微的条文深刻阴毒进行诬陷,杀死了很多人,被称赞为敢于判决疑难案件。他屡次被免官又屡次被起用,担任御史和中丞差不多有二十年。王温舒免去中尉,而减宣任左内史。他管理米和盐的事,事情无论大小都要亲自经手,自己安排县中各具体部门的财产器物,官吏中县令、县丞也不能擅自改动,甚至用重法来管制他们。当官几年,其他各郡都办好了一些小事而已,惟独减宣能从小事办到大事,能凭借他的力量加以推行。当然他的办法难以当做常规。他中途被罢官。后来当了右扶风,因为怨恨成信,成信逃走藏在上林苑中,减宣派菑县县令击杀成信,官吏和士兵杀成信时,弓箭射中了上林苑的门,减宣被交给法官判罪,认为他犯了大逆不道的罪,应该灭族,减宣就自杀了。而杜周得到任用。
杜周是南阳杜衍人。义纵任南阳太守时,把杜周当作助手,举荐他担任廷尉史。他事奉张汤,张汤屡次向皇上说他才能无比,升任到御史。派他调查边境士卒逃亡的事,被判死刑的很多。他上奏事情符合皇上的心意,被任用,和减宣互相接替,轮流任中丞十多年。
他处理政事和减宣相仿佛,但处事慎重,决断迟缓,表面宽松,实际用法深刻到骨。减宣任左内史,杜周任廷尉,他处理政事很像张汤,但善于窥测皇上的意图。皇上想排挤的人,他就趁机陷害他;皇上想宽释的人,就长期囚禁待审,暗中显露他的冤情。门客中有人责备杜周说:“你为皇上公平断案,不遵循三尺法律,专门以皇上的旨意来断案。法官本来应该像这样吗?”杜周说:“三尺法律是怎样产生的呢?以前的国君认为对的就写成法律,后来的国君认为对的就记载为法令,适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就对,何必要遵循古代法律呢!”
到杜周当了廷尉,皇上命令办的案子越发多了。二千石官员被拘捕的新旧相连,不少于一百多人。郡国官员和上级官府送给廷尉办的案子,一年中多达一千多个。每个奏章所举报的案子,大的要牵连逮捕有关证人几百人,小的也要几十人;远的要几千里,近的也有几百里。案犯被押到京师会审,官吏就要求犯人像奏章所说的那样来招供,如不服,就用刑具拷打定案。于是听到有逮捕人的消息,都逃跑隐藏。案件拖得久的,甚至经过几次赦免,十多年后还会被告发,大多数都以大逆不道以上的罪名加以诬陷。廷尉以及中尉官奉诏办案所逮捕的人多达六七万,属官所捕又要增加十多万人。
杜周中途被罢官,后来当了执金吾,追捕盗贼,逮捕查办桑弘羊、卫皇后兄弟的儿子,严苛酷烈,天子认为他尽职而无私,提升他任御史大夫。他家有两个儿子,分别当了河内和河南的太守。他处理政事残暴酷烈比王温舒等人都厉害。杜周刚被征召任廷史时,只有一匹马,而且配备不齐全;到了他长久作官,位列三公,子孙都当了高官,家里的钱财累积有好几万。
太史公说:从郅都到杜周十人,这些人都以严酷暴烈而出名。可是郅都刚直,辨清是非,关乎国家大体的事情,能据理力争。张汤因为懂得看着皇上脸色行事,皇上和他上下配合,当时屡次辩论国家大事的得失,国家靠他而获益。赵禹时常依据法律坚守正义。杜周怂恿谄谀,以少说话为重要原则。从张汤死后,法网严密,办案大多诋毁严酷,政事逐渐昏乱败坏。九卿平庸无能地履行自己的职守,他们防止发生过错尚且不及,哪有时间研究法律以外的事情呢!但这十人中,那廉洁的足可以作为人们的表率,那污浊的足可以做人们的鉴戒,出谋划策,教导人民,禁奸止邪,一切作为也都斯文有礼,恩威并施。执法虽然严酷,但这符合他们的官位。至于像蜀郡太守冯当凶暴摧残人,广汉郡李贞擅自肢解人,东郡弥仆锯断人的脖子,天水骆璧逼供定案,河东褚广胡乱杀人,京兆无忌、冯翊殷周的凶猛,水衡都尉阎奉逼迫拷打犯人出钱买得宽恕,哪值得去数说呢!哪值得去数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