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周本纪第四(第9/10页)

秦国借用西周与东周之间的道路,将要去攻伐韩国,周感到恐惧。借给秦国,畏怕韩国;不借,又害怕秦国。谋士史厌对周君说:“何必不派人去对韩公叔说‘秦国之所以敢于穿过周来攻伐韩国,是相信东周的缘故。您何必不给予周一些土地,派出可以作人质保证的使者去到楚国’,秦国一定怀疑楚国,不相信周,这样韩国就不会受到攻伐了。又对秦国说‘韩国勉强给予周一些土地,便是让秦国来怀疑周,周不敢不接受’。秦国一定没有什么托辞而让周不接受,这样就可以从韩国接受土地而又听从秦国。”

秦国召唤西周君,西周君害怕前往,所以派人对韩王说:“秦国召唤西周君,将要让他派兵攻打您王的南阳,您王何必不出兵到南阳?周君将可以用您的出兵作为托辞对付秦国。周君不进入秦国,秦国也一定不敢越过黄河来攻打南阳了。”

东周和西周之间开战,韩国救援西周。有人替东周游说韩王说:“西周是过去的天子的国家,有很多著名器物贵重宝玉。王您按兵不出动,可以施恩惠给东周,而西周的宝物一定可以尽归韩国了。”

王赧称作名义上的周王。(此以下疑有脱漏。)

楚国包围韩国的雍氏,韩国向东周征取甲兵和粟粮,东周君恐惧,召来苏代告诉他这种情况。苏代说:“这件事有什么可忧虑的!臣下我能够让韩国不来征取周的甲兵和粟粮,又能够替您得到韩国的高都。”周君说:“您假若能做到,我将让整个国家都听您的。”苏代去见韩国的相国说:“楚国包围雍氏,预期三个月攻下来,现在五个月了攻不下来,这是楚国已经疲敝了。现在相国还去东周征取甲兵和粟粮,这是告诉楚国韩国感到疲敝了。”韩相国说:“很好。但是派去的使者已经出发了。”苏代说:“何必不把高都给周?”韩相国非常恼怒地说:“我们不去东周征取甲兵和粟粮也算已经足够了,什么原因还要把高都给周?”苏代说:“把高都给周,这是周反过来又投靠到韩国来了,秦国听说了一定会对周特别愤怒,就不会和周通使往来,这是拿损失高都却得到了一个完整的周国,为什么不给?”相国说:“很好。”果真把高都给了周。

三十四年,苏厉对周君说:“秦国攻破了韩国、魏国,打败了魏国将领师武,北边取得了赵国的蔺邑、离石的人,都是白起。这是他善于用兵,又有天命的帮助。现在他又带着兵出了伊阙塞攻打梁国(即魏国),梁国被攻破那么周就危险了。您何不派人游说白起呢?说楚国有个养由基,是善于射箭的人。距离杨柳叶片一百步来用箭射,能够百发百中。左右两边观看的有数千人,都说他善于射箭。有一老夫出现在他身边,说:很好,可以教你射箭的技术了。”养由基发怒,放开弓握住箭,说:客人怎么能够教我射箭呢?“客人说:不是我能够教您支撑左手弯曲右手这样的射箭姿势。要说的是距离杨柳叶片百步远而来射它,百发百中射着了它,不是看到射好了就赶快停手,过一阵子气息衰弱力量疲倦,弓不正箭不直,射出一箭如果不中的话,百发百中的前功就尽弃了。”现在攻破韩国、魏国,打败魏国将领师武,北边取得赵国的蔺邑、离石,您的功劳已经很多了。现在又带着兵出伊阙塞,越过东周西周,背对着韩国,攻打梁国,一次举战不能成功,以前的功劳就全都抛弃了。您不如称说有病而不带兵出征。

四十二年,秦国破坏了和魏国订立的条约在华阳袭击了魏国将领芒卯。马犯对周君说:“请让我去叫梁国来周的国都筑城。”于是对梁王说:“周王忧惧秦国进攻等于身犯重病,假若死去,我马犯作为周王的臣子一定也会死的。马犯请求把九鼎宝器通过我纳给您王,您王受到九鼎应当想办法救援马犯。”梁王说:“很好。”因为相信马犯就给了他士卒,说是去戍守西周都城。因此去对秦王说:“梁国并不是要戍守西周都城,是将要攻伐周室而取九鼎宝器的,王您如果不信就试着出兵到边境来观望梁王的变化吧。”秦国果然出兵。又去对梁王说:“周王病得更严重了,马犯请求以后有可以办的时候再重新把九鼎宝器交给王。现在王您让士卒到了周国,诸侯各国都生了疑心,以后您要办什么事将不会相信。不如让这些士卒替周筑城,来隐瞒平息事端。”梁王说:“很好。”就让这些梁国士兵在周的国都筑城。

四十五年,周君到了秦国,客人对周的公子周最说:“您不如称誉秦王的孝心,因而用周的应地作为秦王母亲宣太后的保养地,秦王一定会高兴,这样您就有了秦国的交情。交情好了,周君一定认为是您的功劳。交情很坏,劝导周君进入秦国的人一定会有罪过了。”秦国进攻周,而周最对秦王说:“替王您出主意的话是不进攻周。进攻周,周的地方狭小实在是不能得到利益,在名声上因为是进攻天子之国却让天下害怕。天下因为在名声上害怕秦国,一定向东去和齐国联合。军队因为进攻周而疲惫,又让天下和齐国联合,那么秦国就不能称王天下了。天下的人想疲惫秦国,就劝您王进攻周。如果秦国和诸侯都疲惫了,那么您的教令就不能在诸侯之间施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