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系统的分化(第2/2页)

这些军队时而合作、时而兵戎相见。1926、1927年的北伐战争是军阀演变的分水岭。广东国民政府兴兵北伐,西北军的冯玉祥、晋系的阎锡山先后响应,先后歼灭孙传芳派系、吴佩孚的直系。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其子张学良率领奉军易帜,听从命令。其他西南、西北小军阀也听命于国民政府。至此,国民政府在形式上消灭了军阀割据,统一了中国。

但是,国民政府的统一,只是把各派军阀纷争、不相上下的局面,转变为了蒋介石一人独大,其他军阀尚存的局面。当时除了蒋介石的中央军,还有冯玉祥的西北军、李宗仁的桂系、阎锡山的晋系、张学良的奉系,此外还有刘湘、盛世才、马步芳等小军阀。他们被称为“新军阀”,以区别于之前的“旧军阀”。

蒋介石花费了二十几年剿灭异己,剪灭杂牌军。其他派系势力更加衰落,难以与中央军抗衡。但直到国民政府覆灭,蒋介石也没能消灭所有异己势力。

不过,最初的北洋新军却走到末路。国民政府成立后,保留下来的北洋新军主要是奉军和西北军。著名的有张学良、杨虎城、韩复榘等部。他们是蒋介石屠刀时刻对准的目标。在之后的国内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时期,这些杂牌军被蒋介石当作炮灰,借刀杀人。解放战争中,有北洋新军“基因”的国民党杂牌部队或起义、或投降、或被歼,最后的残部在解放上海时被华东野战军歼灭。至此,军阀混战永远告别了中国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