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反腐沦为权力工具(第2/2页)
“腐败福利说”其实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人提出了,提出者是一代名臣苏绰。北周奠基者宇文泰向苏绰讨教治国之道,苏绰提出要“用贪官,弃贪官”。
宇文泰好奇地问:“贪官怎么用?”苏绰说,“为君者,以臣工之忠为大。臣忠则君安,君安则国安。然无利则臣不忠”,所以要允许官员们“以权谋利,官必喜”。紧接着,问题来了,宇文泰说:“官得其利,寡人何所得?”官员们腐败所得,在法律上都是君王的财富,如果听任官员贪污挪用,那君王不就做了“冤大头”了吗?所以,在“用贪官”的同时,还要“弃贪官”。在苏绰看来,“此乃权术之密奥也”,“天下无不贪之官,贪墨何所惧?所惧者不忠也。凡不忠者,异己者,以肃贪之名弃之,则内可安枕,外得民心,何乐而不为?此其一。其二,官有贪渎,君必知之,君既知,则官必恐,恐则愈忠,是以弃罢贪墨,乃驭官之术也”。
宇文泰担心,如果任命的官员都是贪污犯,导致民怨沸腾,怎么办?苏绰说:“下旨斥之可也。”君王惩治腐败分子,“使朝野皆知君之恨,使草民皆知君之明”,既可以让百姓知道君主的英明伟大,又可以将许多责任推到贪官的头上,让天下人知道“坏法度者贪官也,国之不国,非君之过,乃官吏之过也”。
最后,苏绰总结道:“用贪官以结其忠,弃贪官以肃异己,杀大贪以平民愤,没其财以充宫用,此乃千古帝王之术也。”宇文泰对此击掌叫好,和苏绰一直谈到东方露出了鱼肚白都没有发觉。历史上的绝大多数帝王也是苏绰“用贪官,弃贪官”理论的信奉者、执行者。他们把腐败当作官员福利,笼络官员,把反腐当作权力工具,收揽人心,维护皇权。
乾隆和慈禧不同,和宇文泰等绝大多数帝王也不同,他爱慕虚荣,也爱折腾。他不把腐败当作驾驭臣下的“福利”,而是掀起了一波波的反腐风暴。但乾隆始终逃不出“反腐工具论”的影响,根治不了腐败,连遏制腐败势头都做不到。折腾的结果是,人杀了不少,腐败却越来越严重,清王朝由盛而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