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回民开的买卖满恒亮口述(第7/10页)

满:有,很多。一个就是在廊房二条的西边,有一个笤帚胡同,就是前门区清真寺,现在还有。过去我在三里河,北桥湾住的时候,从小就是带着我上那儿礼拜去,这个礼拜寺地方小啊,但是在那个时候前门区是繁华地带。注283

还有一个是在崇文门的花儿市,东花市,西花市,这是前门区的。还有一个朝阳区,在下坡,下坡礼拜寺。注284还有在1932、1933年盖的这清真寺,就在天桥这儿,现在改名叫北京市伊斯兰教经学院。不是牛街,牛街那礼拜寺盖了一千零五年了,是明朝时候盖的。注285还有沙河口礼拜寺,在永定门外一过河。其他就是牛街礼拜寺,再往西是锦什坊街礼拜寺,北海后海还一个礼拜寺,到马甸那儿又一个礼拜寺。反正不少呢。

天桥清真寺刚一开办的时候,西北五省同乡会,陕甘青宁新,就设在天桥清真寺里。地方大,外地人来到这儿,都上这儿礼拜来,到这儿来干什么的都有,经商,跑买卖,然后上这儿来礼拜,拿钱给礼拜寺。这儿有一个阿訇,姓冶,叫冶亮甫,我小时候记着的,到什么时候也忘不了。老阿訇那时候就岁数不小了,《古兰经》特别深,都有名,教的弟子不少。那时候清真寺有二十多个弟子跟他学《古兰经》,外地的人都特别的敬重他,他的收入不少,他可不要,他到时候就拿他的生活费,就算完了,不许多要的,伊斯兰教的教规嘛。

那时候在北京,礼拜寺的来源收入从哪儿来呀,从穆斯林那儿,穆斯林就是教友,从穆斯林身上来。国家哪儿给钱呢,那是你个人的事。在笤帚胡同了,前门了,牛街了,各个地方所有信伊斯兰教的回民,都义举,拿钱。北京哪儿盖礼拜寺了,通州下关,张家湾,昌平,海淀,哪儿哪儿,修礼拜寺了,来一帮人哪,举举意吧,表示表示吧,现在说话,起码您得,最少最少也得几百,不是别的,都是为这公益呀,叫写乜帖,注286拿过这个钱来,回去修建礼拜寺。有的家里死人了,打点不了,抬不出去,大家拿出钱来,也是这样。

定:那时候这么多礼拜寺,是不是前门这一带回民也挺多的呀?

满:多。做买卖的多,外地来的也多,北京原来的老住户也都多,各行各业的啊,开钱庄的,开银行的,吃梨园行的,像马连良,唱戏的,都到礼拜寺去,他虽然唱戏,礼不了拜,把不了斋,在这方面脱去这个责任,可是不能够,你还得负这个责任。你从课修上得拿出钱来,给礼拜寺送去。我十五六岁的时候,去天桥礼拜寺礼拜去,那天是星期五,马连良就也到这儿来了,写了三百还是五百块钱大洋。那会儿都聚居在一起呀,到时候都上礼拜寺去。现在跟原来不一样了,现在一拆迁,都集中到郊区了,礼拜的人都少了。要是有回迁的条件,还能在本地礼拜;那要是不管你,本地区你买不来这房子,你就得拿着这俩钱到外地找那廉价房啊,礼拜的人就少了。

定:那个时候的回民主要是从山东、河北这边来的是吧?

满:西边来的也有,河北、河南的,往东就差点了,济南还可以。

定:原来牛街那地方的回民多,还是大栅栏的回民多?

满:牛街回民多。牛街大部分都是做小买卖的,都是最艰苦的,没有生路啊,没法养家糊口,又没有文化,以前就这样,一间破房子,到冬天困难更大了。穷回民穷回民嘛。

定:您讲讲您父亲那时候回民的情况好吗?

满:在我父亲那时候正是高潮,正在兴盛的时候。在北洋政府,国民党那阵儿,国旗是红黄蓝白黑,五族么,汉满蒙回藏,回族就是信仰伊斯兰教,没有什么分别,反正我这个后代,你既然是回族,你必然就应当信仰伊斯兰教。现在就不价了,就根据国家的政策了,回族就是回族,信仰伊斯兰教是单一码事,信教自由,给你划分开了,我子女说我不信仰伊斯兰教,那你无权来制止。我就认为是这么个情况。

定:您说您父亲的时候正是兴盛的时候,您指的是什么?

满:指的是什么?是我们伊斯兰教信仰最坚强的时候。什么意思呢?那阵儿思想没有别的负担,只知道谋生活,生活来源能够养家,能够吃饭,保证生活,以外就是去礼拜。我父亲那时候有条件吧,买卖、房子都有,就拿出以外的钱来,回家,回德州盖礼拜寺。在北京找的瓦匠、木匠,买的砖,买的材料,使大车一车一车地往家拉,一干干了一年,盖这礼拜寺。盖起礼拜寺来干吗?方便教友啊,方便回民做礼拜啊。那时候老家就一个礼拜寺,三间破瓦房,下雨就漏,修起这个来就很不错了。你有这财。有这钱,真主赐给你了,你不办这教会的事,不办义举,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到家修礼拜寺,这是天经地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