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道家思想与道教(第10/13页)

人所以不能长生底原故,因为他犯了三种毛病,就是时病,年病,身病。时病是劳逸过度,冒寒涉暑,其结果为“患”。年病是恣情纵意,散失元阳,其结果是“老”。身病是精神消散,其结果是“死”。人要解脱愚、老、死,就当修养。最先当要绝了时病底根源;要免身病,先要使年病不生。所以修养的工夫要贯注在年病上,使身体不老,然后不死可求。这个就产生了“炼丹”底方法。

六国和秦时的方士早已讲求“不死之药”底制法。《盐铁论?散不足》载秦始皇好神仙,信 [同上文前面,造字,示字旁,右边为“几”]祥,于是“燕齐之士释锄耒,争言神仙。方士于是趣咸阳者以千数;言仙人食金余珠,然后寿与天地相保”。“金余珠”即是从金中所得底“丹”。初时底丹不过是从石类中底硃砂取汞(后来名为砂子、阳龙),从金类中底黑铅取银(所谓银母、阴虎),使银汞相合,取其精为“金余珠”。后来更附会以阴阳五行之说,以龙虎居坎离之位,离上坎下为水火未济,坎上离下为水火既济,水火交和则丹成。方士以为人身底构造本应天机,一身之中乃是一个小天地,故当依着阴阳升降之理炼就纯阳,使之脱质升仙。他们有外丹、内丹,或炼形、炼气两样丹法。

外丹所以炼形。照道士们底讲究,采药后,精选入炉,用从日取得底真火,从月取得底真水锻炼。丹炉三层,外方内圆,一切都依卦气而造,共高二十七寸。药放在炉里炼过三年为小成,服之可绝百病;六年为中成,服之可以延年;九年为大成,服之可升举。炼到第九年底丹名“白雪”,又名“玉液”;第十二年名为“神符”。《铜符铁券诀》:“一粒一服三期后,周身九窍自光明。白雪人口身生羽,神符吞下足生云。”言服了第十二年底丹便能得驾起云头上九天底本领。又有所谓“紫金丹”, [注释:《石函记·圣石指玄篇》说求仙向东,东为扶桑,出金乌之精,生得紫金丹。]乃得自扶桑,服之能使聋者聪,瞽者明,枯骨生肉,顽石成金,河化乳,华不落,等等功能。自古以来,炼丹服丹底那么多,现在应当有无数神仙驾着云头游来游去才对,但实际上,我们只见云而不见仙!这是什么原故?道士又给我们一个解释,从锻炼上说,丹本没炼成,修者仓卒服了。丹所以不成底原故,第一是药材不好,第二是火候不足或不对,第三是时机不合。从修炼底人身上说,他还短了炼气底工夫,因为单炼形是不够底。《灵飞经》、《铜符铁券》、《灵宝毕法》、《火莲经》诸书不过是教人炼形,并没注重到炼气那层。修者过于注重炼形,虽专用许多“旁门小法”如斋戒、体粮、采气、漱咽、离妻、断味、禅定、不语、存想、采阴、服气、持净、息心、绝累、开项、缩龟、绝迹、看读、烧炼、定息、导引、吐纳、采补、布施、供养、救济、入山、识性、不动、授持等,终不能飞升;必须形气并炼,用内视法,先使身心达于清静虚无之境,然后锻炼内丹,使外内调和才可以。内观者,先于“无中立象,以定神识”,继则“一念不起”,以保其“清”,使“灵台无物”,以保其“净”。能够这样,才可以讲内丹底修炼。《性命圭旨》专讲炼形炼气之法,但已融通三教,不尽是道教玄理。

人身是个小天地,所以万物皆备于其中,无需再向外求。身体里有三个区域,所谓三丹田,是神、气、精寄寓底地方。上丹田为神舍,中丹田为气府,下丹田为精区。三丹田中自有妙药,能够自炼自还。所以内丹底讲究在“还丹”,即将丹田炼成底药(龙虎)还到丹田。这丹药是要降伏心肾底龙虎,即制色欲忿怒使心火下降,肾水上润。制色止怒即是降伏龙虎。身中底水火,乃从肾生真水,心生真火。水为乾父,生姹女;火为坤母,生婴儿;二者交媾而生黄芽,即真龙真虎是。由此存想内观,以应阳升阴降之象,乃至绝念无想。自凝神息虑,历过小还丹、大还丹、七返、九转、金液、玉液,诸还丹后乃得真念与真空,然后可以入到超脱底境界。还丹是还吾身中底日月去和天地造化同途底意思。内丹之法,归根是要“炼精合气,炼气会神,炼神合虚”。一到虚无,生死自了,而仙境可得。这比配金精石液为夫妇,得“河车”而飞行天外底丹法就强多了。看来,内丹也和禅定或定息底方法没甚分别,大概是采用佛法底结果。

炼内丹不成是因为道上身心中有九难十魔底阻碍。九难者:一是衣食迫逼,二是尊长拦阻,三是恩爱牵挂,四是名利萦绊,五是灾祸横生,六是师长约束,七是议论差别,八是志意懈怠,九是岁月蹉跎。十魔是:贼、富、贵、情、恩爱、患难、圣贤、刀兵、女乐、女色。能避掉这九难十魔,方能修仙炼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