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督政府时期(第2/7页)
五个督政官团结合作,致力于国家重建和造福人民。他们在共和国中央确立了政权机构以后,遵循宪法的规定,开始建立各郡的政权机构,并且尽可能使所有的行政机构目标一致,并且以坚决的行动促使对牧月和葡月事件不满的两派都能接受这种介于两者之间的新制度,并力图恢复革命最初时期的无畏精神。在他们的努力下,新政府凭借明智而坚决的行动恢复了一点信用,粮食开始流通,经济得到复苏。一个月后,巴黎的粮食问题已不需要督政府供应。这种由革命激发出的积极性迅速转向工业和农业方面,在取消行会、分散土地、废除特权之后,一部分居民开始离开俱乐部和公共场所,置身工厂和田地。此外,文化设施也增加了三倍之多,并且改进了国民公会时期的教育制度,完善了包括国立研究院、小学、中央学校、师范学校在内的教育体系。负责思想文化部门的督政官拉雷韦耶尔,为了再次建立崇拜自然的信仰,创立了敬神博爱教,并为此建造寺院、编制歌曲,但因敬神博爱教与基督教的信仰和革命者的无神论存在冲突,只能作为一种主张被保存下来。
由于财政拮据、缺乏资金,督政府曾不得不将国家仓库中的一些宝贵物品出售或抵押,以解燃眉之急。如今只剩下了不好处置的国有产业。为此,经两院批准后,督政府发行了强制认购的公债,但由于此项措施既缺乏信心又没有好的领导,收效甚微。之后,督政府建议更新纸币,发行总额为二十四亿里弗的土地票,并按三十比一的比值收回指券。土地票以国家财产为保证,可立即兑现,因此在发行后售出了很多国家财产,继指券之后,土地票成为革命第二阶段的指券,同时也是纸币向硬币的过渡。
共和国的军事形势也不容乐观。国民公会末期时,中央政府立场暧昧、态度软弱,军事胜利和经济匮乏一样,军纪松弛。此外,没有强有力的政府来约束那些在军事上有所成就的将军。国民公会曾派皮什格鲁指挥莱茵河方面军、儒尔当指挥桑布尔—马斯河方面军,命令他们包围和占领美因兹以全面控制莱茵战线。但享有极高声誉的皮什格鲁却辜负了共和国的极大信任,反而勾结孔代亲王,策划反革命活动。他故意在海得尔堡战败,将儒尔当的军队带入险境,之后又撤出曼海姆,撤除对美因兹的包围,将这一带的边境暴露给敌人。这时,美因兹、莱茵河方面毫无防御能力,旺代再次爆发战争,英军也威胁着大西洋和荷兰海岸。由谢雷和克勒曼指挥的意大利方面军,也因为给养缺乏而难以坚守。
为此,卡尔托拟订了新的作战计划,要把共和国的军队插入敌国的心脏。任命国内部队指挥官的波拿巴率领意大利方面军,儒尔当仍指挥桑布尔—马斯河方面军,莫罗指挥莱茵河方面军。被替换下来的皮什格鲁被任命为驻瑞典大使,但他拒绝了。由波拿巴、儒尔当和莫罗指挥的三支大军,在提罗尔隘口会师后以梯队形式向维也纳推进,准备从意大利和德意志进攻奥地利。如果这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能够一举成功,那么反法同盟在欧洲大陆的首府将被共和国占领。
奥什将军负责指挥大西洋沿岸战事,并被要求结束旺代战争。此时的旺代军已经准备屈服,萨维内战败后,主要将领和精锐部队伤亡过半,失败和厄运为他们带来更大的灾难,坚持作战的只是夏雷特、斯托夫莱等几个头领,叛乱者只求与共和国讲和。这次,奥什也一改之前的作战方式,他采用了让步的办法使群众脱离叛军,之后再打击他们;奥什将保王问题和宗教问题分开,宽容天主教,并利用神父来反对叛军的将领。数次交锋后,节节败退的夏雷特被奥什擒获,企图继续抵抗的斯托夫莱也被人扣留交给了共和军,作为叛乱发动者的两个人,以死亡终结了叛乱。
此外,奥什还平定了布列塔尼,消灭了舒安党,解放了被控制的莫尔比昂郡,舒安党的大部分头目抛弃武器逃往英国。平叛告捷的消息很快传到督政府,于是督政府在获月(1796年6月)向两院报告:内战已经全面结束。
民主派的密谋
在民主派和保王派争取统治权的斗争中,督政府的存在本身便是障碍,因此受到两派的打击。民主派是一个坚强不屈、敢于冒险的派系,对它而言,热月9日是一个受痛苦、受压迫的耻辱日;从那天起,它被逐出政府,失去了社会影响,也失去了权力和暴动的力量。虽然民主派被瓦解并失去权力,但是还没有被消灭。尤其是在保王党的葡月事件失败后,它便再一次从衰落中兴起,并且在先贤祠建起自己的俱乐部,督政府暂时容许了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