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党派的斗争与更替(第6/7页)

加拉是持中立姿态的一个人。他乐于调和各界的矛盾,处事公正,他的行为很少明显偏袒某一派,这次他受邀来报告巴黎情况。看到请来的是加拉,山岳党更加有恃无恐,先是由埃罗·德·塞舍尔接替伊斯纳尔担任了议长一职,紧接着埃罗·德·塞舍尔便接受了请愿者的请求,这与他的上一任截然不同。埃罗·德·塞舍尔认为,群众的要求是正当而且合理的,如今他们要求释放一位市政官,作为人民代表的议会就应该秉持正义,给人民一个公平合理的交代。由于天色已晚,有些右派人士已经不抱希望,便离开了会场。在一片嘈杂声中,请愿者冲破护栏,在代表席上和山岳党人混在一起,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撤销十二人委员会和释放囚犯的命令被通过了。这时已经是深夜十二时半,但旁观席和人民还是对这项命令报以了热烈的掌声。

吉伦特派的做法其实是有些不自量力的,以它的实力,还远远算不上是真正最有力量的党派,根本不应该挑起这次争论,而且当晚的结果,绝对不会仅仅是通过撤销十二人委员会那么简单。势不两立的两个党派,不可能做到和平相处,而是一定要决出胜负来。第二天,右派议员们便以昨天受到骚乱和压力为名,宣布撤回头天晚上的命令,恢复了十二人委员会。丹东告诫他们,如果还像以前一样暴虐执政,干涉公民的自由和民主的话,人们将以对待敌人的态度一样对待这个委员会。丹东希望能保持两派互相制约的局面,所以既不愿意看到山岳党胜利,也不愿意看到吉伦特派胜利。对于5月31日事变的到来,他曾发出警告。不过他毕竟处于党派之中,在关键时刻,党派的利益他还是不得不顾虑的。

听到恢复十二人委员会的消息后,本已略转平静的骚乱又如熊熊烈火一样发展起来, 怒骂声、告急声、号召起义声又在各区和群众团体的讲坛上响起。出狱后的埃贝尔回到公社后,迅速赶往雅各宾俱乐部,准备向十二人委员会复仇。于是,一场按照8月10日起义的方式的行动迅速展开,领导者是罗伯斯庇尔、马拉、丹东、肖梅特、帕什等人。5月30日,起义爆发,主力是选区委员会委员、各俱乐部代表、各区代表。他们撤销了市议会,任命昂里奥为武装部队总司令。5月31日清晨,他们紧急集合起义队伍,浩浩荡荡地向国民公会进发。国民公会紧急召见内政部长、郡行政官和巴黎市长商议对策。这时,远处响起了炮声,令国民公会慌作一团。康邦请求代表们保持镇静,并团结一致。杜里奥则提出将十二人委员会马上撤销的建议。塔利安则主张利用法律的武器惩办那些阴谋分子。韦尼奥号召全体代表誓死坚守岗位,得到大会的一致通过。丹东冲到讲坛,强烈建议取消十二人委员会。他认为,稍微有些政治头脑的人都应该明白,这是最明智不过的选择了。但是如果一旦掺杂了个人的私利,可能就看不透里面的道理。只有将委员会撤销,才能使巴黎的暴动有利于共和国。十二人委员会的发起人巴雷尔和救国委员会也建议撤销,加上外面猛烈的进攻,十二人委员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地步。山岳党人以为撤销这个委员会后革命就会止步。这时各代表团赶来了,他们提出了撤销惩办十二人委员会以及吉伦特派的首领的主张。起义者包围了国民公会的办公地点杜伊勒里宫,有这一点撑腰,山岳党人便号召人民拿出实际行动。罗伯斯庇尔控诉国民公会的代表企图拯救暴君、残害爱国人士,希望国民公会按照起义者的意愿行动,而不是救国委员会建议的方法。但由于救国委员会提议撤销十二人委员会的主张和起义者不谋而合,得到了起义者的支持,救国委员会占了上风。国民公会通过法案,决定撤销十二人委员会,制定了18至25周岁男子应随时应征服役的规定,并责令救国委员会负责调查起义者反映的阴谋。群众在意愿得到满足后逐渐散去。

吉伦特派的彻底垮台

暴动一旦开始,便很难停下来,并逐渐由精神上的暴动演变为以人为对象的暴动,代表们成了暴动的针对者。暴动的领导权,已经由丹东和山岳党转移到罗伯斯庇尔、马拉和公社手里了。雅各宾派有人提议起义不能半道而废,昂里奥主动要求掌握武装力量。暴动委员会随之成立,这在国民公会几乎是公开的事情。公社发出号召争取公民的支持。起义的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一夜的忙碌后,群众听到警钟便紧急集合起来。早上八时,昂里奥率领八万名群众向国民公会进发,他们的目的,是逮捕代表中的阴谋分子。不到两个小时,便将国民公会包围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