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非洲和大洋洲 (1850~1945年)(第8/8页)

大洋洲的土著居民面临着更加残酷的命运。在大洋洲所有的较小岛屿和澳大利亚,随着白人的到来,接踵而至的是疾病和传统社会结构的瓦解。当地的土著濒临灭绝。白人定居者占领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大部分土地。这些土地像南非一样分别在1901年和1907年成为英联邦的自治领。同其他波利尼西亚人一样,新西兰的毛利人在同白人首次接触后经历了人口迅速下降的过程,但是大约在1900年之后人口数量开始增加。从那时起毛利人迅速增长。他们大部分生活在农村,并以马铃薯为生。最初起源于南美洲的马铃薯是白人引进到新西兰的新作物。

在波利尼西亚群岛中,另外一个大的群岛夏威夷,土著人几乎灭绝。从1810年开始,这个群岛被统一在土著王朝之下,但是在1893年美国人策动了一次政变,并且在1898年宣布这个群岛被美国吞并。在统治转变前后,接连不断的移民到达这个群岛,并在美国企业家建立的种植园中工作。这些移民中日本人数量最多,但是也包括各个人种和民族。原有的波利尼西亚群体崩溃了,幸存者成为少数民族。

在一些太平洋岛屿上,如新几内亚的部分地区,原始的生活方式基本没有改变,这主要因为西方人没有发现这里有任何吸引他们的东西。在其他的岛屿中,如菲律宾的土著居民成功地适应了外国统治,首先是西班牙(自1571年),继而是美国。只有少数岛屿(塔斯马尼亚岛)的土著居民全部灭绝。但是西方的入侵将先前独立的民族和源于世界各个角落的移民融为一体,因此,削弱了每一个地区的本土文化和种族特性。

同样的过程也发生在世界上的其他地区(东南亚高原、西伯利亚北部和巴西雨林),直到19世纪这些地区的原始居民仍然设法维持生存。因此,整体上来看,现代人运用在工业革命中所取得的运输和通信的新手段不断向外拓展,加速了人类均匀分布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同文明的历史一样久远。人类的这一过程往往依赖于跨越文化、地理和基因遗传的界限、长距离的人口迁徙和货物贸易。

因此,这些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只是规模和速度与之前不同。而欧洲人和具有欧洲血统的人在每一个地方都扮演着推动革新的主导者,从各个文明中心在欧洲和亚洲诞生以来,他们的主导角色在历史上是无可匹敌的。

为了完成对世界历史的概述,应当在最后两章中对西方世界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所发生的对未来产生重大影响的转变作一个更加仔细的考察,而这也是作为独立审视主导当代局势的不断增强的世界范围互动进度的开端。

[1]祖鲁军事专制王国的建立者沙卡(1787~1828年)通过以近距离使用的重矛代替了传统的投掷器来武装士兵,并改革军事战术。产生的结果非常类似于古代希腊引进方阵战术一样,实际上沙卡的军队以不同的年龄段来组织,并使军队常年保持战备状态,与古代斯巴达莱格古的体制不太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