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西方的时代: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第24/24页)
[1] 纺纱轮于12世纪传入欧洲,一个纺纱工人需要500小时才能纺出一磅纱。
[2] 在18~19世纪,东京、苏州、上海、广州的工人均比在北京工作的工人收入低。
[3] 当然,马克思、恩格斯使用了另一种不同的术语,这样由封建生产方式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增加了对剩余劳动的榨取,也加剧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4] 但是,并不是热气球技术。这一细节因为电影主演戴维·尼文(David Niven)的精彩表现而在1956年补充上。
[5] 当火车空着的时候,的确可以达到这个速度。但是当载重13吨时,速度就会下降至每小时12英里。
[6] 现在人们可能从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的电影《现代启示录》中知道这句话。这是20世纪60年代,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在维也纳对《黑暗的心灵》的改编。
[7] 斯蒂芬斯于1919年出访苏联,但是很显然,在出行之前他就说了这句话。不考虑这类细节,20世纪30年代的欧美共产主义者将此话奉为祷文。
[8] 除去日本袭击珍珠港,对美国领土的唯一一次进攻是在1942年。当时,一架日本飞机(从潜水艇上发射出去)在俄勒冈州的布鲁克林爆炸。
[9] 起初,这个组织是建立于1948年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和1952年的欧洲煤钢共同体。于1958年重组后,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并通过1993年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改组成欧盟。
[10] 即冰棒。
[11] 1935年,杜邦公司研究人员偶然发现了尼龙。“二战”后,商店开始销售尼龙长统袜,美国女人们为此疯狂。——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