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跨越时空的度量:社会发展指数(第4/9页)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核心地带发生了极大的迁移和变化(见图2.3)。从公元前11000~约公元1400年,西方的核心地带在地理上非常稳定,一直安于地中海的东端,除了约公元前250~公元250年的500年间,罗马帝国向西扩张,纳入了意大利。否则,西方的核心地带就始终维持在今伊拉克、埃及和希腊形成的三角形内。自公元1400年起,这一核心地带不断地向北和向西迁移,先到达意大利北部,继而到达西班牙和法国,然后又扩张至英国、低地国家和德国。公元1900年,该核心地带跨越了大西洋。到2000年时,牢牢地在北美洲扎了根。
图2.3 东方和西方核心地带的迁移

资料来源:迈克尔·安吉制作
在东方,核心地带始终保持在最初的黄河–长江之间地带,一直到公元1850年。尽管大约公元前4000年后,重心北移至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公元500年后又回到了南方的长江谷地,公元1400年后再次逐渐北移。到公元1900年时,该核心地带纳入了日本,到公元2000年时又纳入了中国东南部。
至于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地带的确切边界在哪里,无论在任何时间点,专家们都会有不同见解。在表2.1中,我大致标示了核心地带。
表2.1 公元前14000~公元2000年西方和东方核心地带
西方 | |
公元前14000~前5000年 | 侧翼丘陵区(亚洲西南部) |
公元前4000~前3500年 |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亚洲西南部) |
公元前3000年 | 埃及(非洲东北部) |
公元前2500~前1300年 | 埃及(非洲东北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亚洲西南部) |
公元前1200~前1000年 | 埃及(非洲东北部) |
公元前900~前700年 | 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亚洲西南部) |
公元前600年 | 埃及(非洲东北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亚洲西南部) |
公元前500年 | 波斯帝国(亚洲西南部) |
公元前400年 | 波斯帝国–爱琴海(亚洲西南部-非洲东北部-欧洲东南部) |
公元前300年 | 希腊化王国(亚洲西南部-非洲东北部-欧洲东南部) |
公元前200年 | 地中海盆地(亚洲西南部-非洲东北部-欧洲东南部) |
公元前100~公元200年 | 地中海中部(欧洲南部) |
公元300~600年 | 地中海东部(亚洲西南部-非洲东北部-欧洲东南部) |
公元700~800年 | 埃及(非洲东北部)、叙利亚-伊拉克(亚洲西南部) |
公元900年 | 埃及(非洲东北部)、西班牙(欧洲西南部) |
公元1000~1400年 | 地中海盆地(亚洲西南部-非洲北部-欧洲南部) |
公元1500~1600年 | 大西洋沿岸地区(欧洲西部) |
公元1700~1800年 | 法国、英国(西北欧洲) |
公元1900年 | 德国、法国、英国、美国(欧洲北部,美洲北部) |
公元2000年 | 美国(美洲北部) |
东方 | |
公元前14000~前2250年 | 黄河-长江河谷(中国) |
公元前2000~前600年 | 黄河河谷(中国) |
公元前500~公元200年 | 黄河-长江河谷(中国) |
公元300~900年 | 长江河谷(中国) |
公元1000~1500年 | 黄河-长江河谷(中国) |
公元1600年 | 黄河-长江河谷(中国)、日本 |
公元1700~1800年 | 黄河-长江河谷(中国) |
公元1900年 | 日本 |
公元2000年 | 中国东部、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