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大自然的不经意之作(第2/3页)

大西洋太平洋

孤独的澳大利亚

1868年,澳大利亚不再是一个流放地,许多农夫来到这片他们期望中的乐土。然而,迎接他们的却是大量无法归类的活化石。是澳大利亚与世隔绝的位置使得所有史前生物得以繁衍,而在世界其他地方,这些稀有而独特的动物早已绝迹了。虽然澳大利亚根本没有像亚洲欧洲那些更大、更聪明的哺乳动物,但这并没有促使澳大利亚的四足动物提高智力,或者灭绝。由于没有丝毫竞争,它们没有进化,一直停留在它们出现时的水平。

袋鼠这种奇特的动物我们都很熟悉。它属于有袋目动物,这种动物的腰部长着育儿袋,未发育成熟的幼仔就在妈妈的育儿袋里长大。第三纪时期,有袋目动物遍布全球。如今美国保存下来的只有一种有袋目动物,叫袋貂,而澳大利亚却为数甚多。

这里还有另一种史前遗物,即所谓的单孔目动物,是最低级的一种哺乳动物,这种生物只有一个排泄口。其中最有名的单孔目动物要数模样古怪的鸭嘴兽了。它通体棕褐色,约20英尺长,毛短,嘴像鸭喙(幼仔还长着牙齿),蹼足长着长指甲,雄性的脚后跟还长着有毒的角质突出物——它简直就是一座走动的博物馆。造物主在这千百万年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和遗弃的一切生命的影子尽在这里。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足可以组成一座令人惊叹的珍稀动物博物馆:羽毛像头发状的鸟,只能走不会飞的鸟,叫声如豺似的鸟,看上去像雉鸡一样的布谷鸟和小鸡一样大的鸽子,有着蹼足的老鼠,还有用尾巴爬树的老鼠,能用两条腿行走的蜥蜴,早在鱼龙时代就有了鳃和肺的鱼——它其实是鱼和两栖动物的混合体,既像豺又像狼的野狗——可能是来自亚洲大陆的早期移民带进澳大利亚的杂种狗的后代,还有其他形形色色、不胜枚举的怪异动物。

这还不是全部,澳大利亚还有各式各样独特的昆虫体系,它们甚至比老虎和蛇更可怕。澳大利亚是跳跃动物的乐园。无论哺乳动物还是鸟类,抑或是昆虫,较之于飞翔和奔跑,它们更喜欢跳跃。比如跳蚊,还有一种蚂蚁,住在自己建造的“摩天大楼”里,能吃掉除铸铁制的门以外的任何东西。这种蚂蚁能在普通的锡和铅盒子表面涂上一种特殊的酸性物质,从而使金属氧化,最后打洞进到里面,恣意地毁坏里面的东西。

澳大利亚还有一种苍蝇,在牛羊毛皮里产卵,还有一种蚊子,使澳大利亚南部的沼泽地区完全无法居住。那里还有使人们数年的辛劳在几分钟内化为乌有的蝗虫,有寄生在畜群身上专门吸食畜血的扁虱。还有大冠鹦鹉,它们看上去是那么美丽,那么温和,但它们集体行动时却能造成可怕的损失,这是它们在世界各地的一贯作风。

然而,当地最可恶的祸害却不是澳大利亚土生土长的动物,而是从欧洲进口的动物。我指的是兔子老兄。这种动物在一般的生息地是绝对无害的,但在澳大利亚这块生物得以随意繁殖的沙漠荒野中却泛滥成灾。第一批兔子是1862年从英格兰引进的,目的是为了狩猎消遣。殖民者觉得日子很烦闷,他们认为打野兔将会是个愉快的消遣活动,可以打破这偏僻地带单调乏味的生活。

澳大利亚的发现

有些兔子闻声而逃,幸免一死,然后就以众所周知的兔子的生活方式建起了家园。擅长与大数字打交道的天文学家们,曾试图计算出目前澳大利亚的在逃兔子的总数。他们得到的结果是:有将近40亿只兔子在澳大利亚安居乐业。就按40只兔子的食量和一只羊的食量相当来计算,它们吃掉的东西相当于1亿只羊吃掉的东西。整片整片的土地因此荒芜了,西澳大利亚遭受的破坏尤其严重。如果将这些兔子完全消灭,澳大利亚可以增加四分之一的牲畜数量。为了防止兔子进一步的侵害,人们搭起了巨大的铁丝栅栏,这是一种中国式的拦兔网,地上超过3英尺,地下深3英尺,以防止这些害人的家伙在地下挖洞。但是,由于生存的需要,这些兔子们很快又学会了攀援铁丝网,兔灾依然猖獗。于是,人们又用上了毒药,但仍然无效。澳大利亚没有能控制兔子繁衍的野生动物,进口来的动物又不能适应这块奇怪的土地,很快就死掉了。尽管殖民者们想了一切办法,兔子还是像麻雀一样快活地繁衍着,速度之快就像仙人果一样。麻雀也是从欧洲引进的,如今成了所有澳大利亚园艺爱好者们的心腹大患,而仙人果对干旱贫瘠的澳大利亚土壤的喜爱就像海豹对于水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