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合纵连横 谁来回答中国(第2/2页)

不被供养的,更如此。

于是战国二百年,就成了充满矛盾的时代:民众水深火热,士人备受尊崇;社会动荡不安,学术空前繁荣;道德普遍滑坡,思想充分自由。中华史上最黑暗最痛苦的动乱年代,变成了思想文化的黄金时代。

当然,这个时代要从春秋晚期的孔子算起。

奇怪吗?不奇怪。事实上,正因为社会剧变,天下大乱,道德沦丧,共识阙如,中国向何处去才成了问题。同样,正因为一个跨国界、超宗族的精英阶层勃然兴起,又没有一统天下的强权能够钳制舆论,问题的回答才有了可能。

于是,儒家代表着文士,墨家代表着武士,道家代表着隐士,法家代表着谋士,纷纷亮出自己的主张,力图影响历史的进程。这是当时最自由也最活跃的力量。因为自由,所以是百家;因为活跃,所以要争鸣。

世纪大辩论开始了。

那就看他们如何亮剑!

本卷终

请关注下卷《百家争鸣》

[14]请参看《史记·秦始皇本纪》。

[15]刘向的《战国策序》就说:“战国之时,君德浅薄,为之谋策者,不得不因势而为资,据时而为画,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此说甚为有理。

[16]见王充《论衡·效力》。

[17]据说,田成子是“杀一牛,取一豆肉,余以食士;终岁,布帛取二制焉,余以衣士”。见《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孟尝君与三千食客吃同样的饭菜,见《史记·孟尝君列传》。

[18]请参看《史记·魏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