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巴音布鲁克大草原:超现实主义(第2/4页)

我们握紧红酒酒瓶准备自卫,然后拒绝了他们。但是,他们没有要离开的意思。没办法,我们只能听他们讲述有关丝绸之路上最新的贸易货物——海洛因的故事。他们说,货物全部来自缅甸,它们通过疏漏的云南边境线经过四川、甘肃,最后途经新疆伊宁运往边境对面的哈萨克斯坦。他们还说,货物最终的目的地是莫斯科,那里已经成为“金三角”在欧洲最大的市场。男孩子们手指上戴的宝石戒指就是他们这次行动的分赃,现在他们要返回库车把这些小玩意换成资金以便再买更多的海洛因。我们能对他们说的只有“晚安,亲爱的王子们”。

巴音布鲁克草原

就这样,我们在高高的巴音布鲁克高原之上的汽车站旅馆里度过了一夜。高原的海拔是2500米,而其周围白雪皑皑的山脊高度则有5000米。在这荒凉凄惨的高原上,白日里我们看到的唯一的活动便是偶尔有牧民骑马下山用动物毛皮换取生活物品。

我们到这里的时间太晚,不仅没赶上8月份举行的那达慕大会,也错过了看天鹅的季节。如果是春季或夏季来的话,我们可以租上几匹马去巴音布鲁克天鹅保护区游览一番。保护区成立于1980年,包括天鹅湖和周围的沼泽地在内共占地10万公顷。湖面长10公里、宽30公里,这里是72种候鸟的栖息地,其中最著名的天鹅有3种,分别为大天鹅、小天鹅和疣鼻天鹅。

但是天鹅早就飞走了。屋外不时有几片雪花在繁星中飘舞着,而屋内有五六位游客正围着炉子暖手,他们很奇怪我们为什么老是喜欢呷红酒而不愿意“腾云驾雾”。显然,在这里,海洛因是十足的新玩意,人们并不知道它的厉害。等到他们回到自己没有一丝热气的房间,我们的酒也喝完了,于是上床睡觉。夜里,我感觉自己听到了一声狼嚎。

如今仍然有5万蒙古人还在巴音布鲁克高原过着传统的游牧生活。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蒙古人四海为家,在13和14世纪蒙古人对亚洲大多数地区的征服行动中更是如此。一支被称作“土尔扈特”的蒙古人在今俄罗斯南部定居下来,18世纪时被沙皇的军队驱赶,他们被迫回到中国寻求庇护。从此他们就一直生活在这里,生活在巴音布鲁克高原上。

早上5点钟时,闹钟响了,我们乘坐的汽车半小时后发车。屋内的炉子在夜间熄灭了,所以我们躲在毯子下面尽可能地多待一会儿,然后飞快地穿上衣服,一把抓起行李走出房门。汽车就停在停车场门外,司机已经发动了引擎。几分钟后,车轮又滚动起来。天上看不到太阳的影子,只有月亮像一只露着牙嬉笑的猫,陪伴着它旁边的猎户星座。司机说,必须赶在太阳出来把路上的雪变成光滑的冰面之前赶到山口,否则就不能过山了。所以,我们只能轰隆隆地穿过巴音布鲁克高原在黑暗中前行。

除了我和芬恩,车上的每个人都在打哆嗦。我穿着丝质秋衣秋裤,而芬恩则包裹在“整张羊皮内”,这是他头天晚上刚刚买的。我们的车子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行驶在巴音布鲁克高原上,唯一的光线来自星星和猫脸一样的月亮,正在此时,车上的一位乘客想打开一扇车窗透透气。很不幸的是,窗子全部被冻住了,根本打不开;他只能站起来走到车门那里,这时所有乘客都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比如点上今天的第一支烟,或者想象着暖暖的太阳。

车子在黑暗中轰隆隆地前行,我们也想象着有狼正在车外漫步,等着我们的车子在路上坏掉,这时我想起了几年前读过的满族作家写的一个有关蒙古猎人和狼的故事。故事很长,但我们前面的路也很长,而且此时离拂晓尚有一个小时。我还是把故事的开头跳过,直接从故事的核心说起。

一天,一位蒙古猎人正穿行在桦树林中。他什么也没有猎到,甚至连野兔的踪迹都见不到。对这位猎人而言,绝对是最糟糕的一天。最后,当他走出林子的时候,突然停住了脚步,扑倒在地上,连滚带爬地躲到了树林后,趴在树林边的雪堆后面,眼前看到的是一幅古老而壮观的景象:附近的山丘上一动不动地站着18只狼,好像都冻僵了一样。时值二月份,正是动物交配的季节。但是,在高地草原生活的狼群中,每个狼群只有一只母狼可以生幼崽,那就是王后。这一年,与其他年份一样,王后有了挑战者,两只母狼开始紧张地准备拼死一战。连她们身上的毛发似乎都充满了力量。顷刻之间,整座小山刮起了混杂着白雪与鲜血的旋风,两只母狼为争夺做母亲的权力而发出的嚎叫和咆哮声回荡在雪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