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乌鲁木齐:睡在天山上 (第3/5页)

喝完临睡前的最后一杯酒,我起身把毡房的门帘放下来,此时的月亮正爬上附近的山峰。我们倒不是不想让月光照进毡房里,而是对女巫心存忌惮。按照哈萨克人的说法,女巫住在月亮上,以人心为食。她总是弓着背,拎着一袋沙子。没人知道她何时养成了嗜食人心的恶癖,但月神得知以后,十分生气。她不想丧失在人间享有的盛誉,因此给了这个又老又丑的巫婆一袋沙子,并让她把袋中的沙粒挨个数一遍,否则再也不能到人间去。于是,她开始数沙粒。但是每当快数完时,月神就派一群燕子俯冲下来打散沙子,女巫只能重新数起。我盯着月亮看了很久,确认她还在那里,然后才放下毡房的门帘,在高高的天山之上,在俯瞰天池的小山包上进入了梦乡。

5年前,政府修了一条通往天池的公路,这里才变成了旅游目的地。虽然每天都有几百位参加一日游的游客来到这里,但这里仍然是哈萨克人定居的家园。他们把这里作为夏季牧场已经有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之久。天池周围的牧民为了增加收入,向少数日落后仍然逗留不去的游客出租毡房,每晚只有10元人民币。此外,他们还向游客提供骑马旅游项目,每天收费50元。骑马这项目听上去很不错,芬恩和我想象着马背上的美好生活进入了梦乡,此时只有风儿温柔地吹拂着我们的头发。

吃过早饭,主人为我们两人备好了两匹小马,也为向导备了一匹,于是我们三人沿着湖边的小路下山。走了大约一公里,很不凑巧,乌鲁木齐市的市长也是今天来游天池,公路被封锁了。但我们是骑马来的,不受影响。三匹马很快爬过了一个山脊,我们已经超过市长和他的随从们来到一大片长满冷杉和牧草的原野,偶尔可见成片的蒲公英,还有一两只易拉罐零星躺在地上。

90分钟后,我们来到湖的尽头;又过了一个小时,我们抵达“停马场”,骑马的人都在此处下马,然后牵马步行进入山里,我们也是依此照办。走了两个小时后,山道分岔,其中一条通往天山山脉东段最高峰——博格达峰,站在此地便可以望见远处5400米高的峰顶。博格达峰对我们来说太远了,但是坐在从山中滚滚而来的溪流边上,我们已经感到心满意足了,从高天之上奔腾而下的溪水确实让天池名副其实。

我们一路又是骑马又是步行,花两个半小时才来到这里,所以不能急着离开。沿丝绸之路一路走来,此时在雪线之下,坐在湍急的溪流边,四周簇拥着冷杉和青青牧草,真让我们喜出望外。就这样过了一个小时,向导提醒我们,如果再耽搁下去,恐怕大家就要摸黑骑马回家了。我们赶紧上马,沿小路回返下山。很显然,马儿之间正在进行某种竞赛,向导不时地扬起鞭子或者发出低沉的哨声让马儿回到队伍中来。几匹马真是好样的!它们一路涉过乱石遍布的溪流,悠闲地跨过圆木搭建的小桥,似乎“磕磕绊绊”这个词从来就不存在似的。我还从来没有见过步履如此稳健的动物呢。马是哈萨克人最重要的财产,经过几年驯养后,它们和主人之间会培养出不同寻常的亲密关系。哈萨克人去世后,任何人都不许再骑他的马。

骑马进山

山间溪流

途中休息

那一天,我们在马鞍上总共待了5个小时。我们回到毡房要坐下来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永远也不可能成为牛仔。兴许走走路可以让我们暂时忘掉隐隐作痛的屁股,因此,我们慢慢地走到第三停车场旁边的天池饭店,听说这里是山上最好的地方了。

月亮之下,又一个梦幻般的夜晚过去了,主人把我们叫醒,帮我们生起炉火,给我们送来新鲜的马奶。我们来到外面,只见清晨的薄雾正慢慢地把它的面纱从湖面上撩起。我们问主人为何没有人在这里钓鱼。他说,湖里是有几种鲑鱼,但自从天池被列为自然保护区后,便不准在此垂钓。只有当保护区的管理人员出去做抽样调查的时候,他们才能再次品尝到鱼的滋味,而且对于猎杀熊、野山羊、长耳鹿和狼等野生动物也有类似的限制。

古代的哈萨克族把狼作为他们部落的图腾,称之为“灰胡子勇士”。哈萨克民歌中讲述了很多有关狼带领哈萨克人战胜困难走出险境的故事。哈萨克人至今还把狼骨戴到孩子脖子上作为护身符,而且他们还是亚洲为数不多的禁止吃狗肉的民族之一。

哈萨克人尊崇的另外一种动物是猎鹰,而且这出于一种非常奇特的缘由。他们认为,只要他们做错了什么事,肯定是一只小鬼趴在他们肩头的缘故;而只有猎鹰这种动物能够看到这些小鬼。因此,哈萨克人喜欢随身携带一只猎鹰,不仅因为猎鹰可以捕捉一些小型猎物,而且因为他们可以保证小鬼不会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