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创业者说(第14/23页)

统计局局长被这一番怒斥吓糊涂了,他急忙弯下腰,捡起地上的报表,仔细一看,不由得在心里叹了口气。

报表上白纸黑字,数据写得明明白白,上一年区里的工业总产值是400万元,今年的工业总产值是0。也就是说,冯书记带领全区人民奋发图强,努力奋斗,没白没夜苦干一年的结果,是干没了400万元的工业总产值。这就怪不得冯书记大动无名肝火了,一年的工作下来居然是负增长,就是鬼子进村所造成的损失也不过如此了,这事搁谁身上也咽不下去的。可问题是新兴瓷砖厂确实是已经破产了,当然从法律的意义上来说,企业还是存在的,厂址公章法人代表一应俱全,缺的就是真正的厂子了。

统计局长无可奈何,回去对做报表的统计员大发雷霆:“去年还是400万,今年就变成0了,这个数据准确程度有多高?这符合客观规律吗?有这种可能吗?你也不说动脑筋想一想,瘦死的老鼠还有二两肉,一个效益不错的企业会出现这种情况吗?这么个情况也不说认真核实一下就稀里糊涂往上报,你说你的工作到底是怎么做的?”

统计员被训得直翻白眼,翻白眼是翻白眼,可是他坚决不肯改数字,局长可没说过让他改,只是要求他认真“核实”。他本事再大,也“核实”不活一家死掉的企业。唯一的办法是在数据上做文章,可如果真要是改了数据的话,将来统计法规大检查时一旦发现,虚报统计数据的是他而不是别人,他一个月才挣几个钱?这么大的责任可担当不起。虽然他硬着头皮就是不改,但局长不停的召开会议,不停的催促他快报报表,虚报统计数字固然违反统计法,可迟报拒报也同样是犯法,他迟迟不把报表报上来,就是拒报!是犯法!总而言之,统计员的法是犯定了,不管他是多么的不情愿。

报也犯法,不报也犯法,统计员被逼得拿起法律武器,认真学习统计法,学习的结果是发现对拒报的处罚远比虚报的处罚更重,两害两权取其轻,那就报吧!于是统计员大笔一挥,当年的工业总产值变成了300万,不想拿到局长那里又被打了回来:“再核实一下,我怎么觉得哪儿不太对劲呢?你再认真核实一下。”统计员趴在桌子上认真核实的结果,是新兴瓷砖厂的产值变成了400万,最后上升到500万,增长了25%,远低于其它几个区的经济增长,当区委书记提交工作报告的时候,这个数字已经变成了600万,增长50%,事实证明,南沿区经济增长幅度与区委的工作努力是成正比的。

转眼又过了一年,区里又成立了两家新企业,却都是欠了银行一屁股贷款就无声无息了,于是新兴瓷砖厂只好持续增长,不仅它自己的产值要长,还要把另外两家企业的产值长出来。就这样连年增长,每年增长幅度都没有低于过50%。终于等到杨时风这一届,新兴瓷砖厂的产值已经突破两亿元大关,与此同时,原厂址的垃圾堆也已经突破八米,成为一座气势雄伟的垃圾山。

自从上任以来,杨书记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这几年国家统计局的法规大检查声势越来越浩大,杨时风的一个在国家统计局法规司任职的朋友打来电话告诉他说,成江市南沿区新兴瓷砖厂已经被列为统计法规检查的重点对象,这就让杨书记更无法睡安生了。幸好来了个陈昭河,大老板啊,有钱,肯帮他这个忙投上五千万,有这五千万投下来,最起码那座垃圾小山会被清理掉吧?

但是让陈昭河签字的时候,杨时风没告诉他这些事情,没有必要嘛,他陈昭河钱来得容易,就算是五千万都打了水漂,估计陈昭河碍着多年的同学交情,也未必会翻脸。果然,正如杨时风所期望的那样,陈昭河除了偶尔和他通个电话,聊聊近些日子的天气之外,什么话也没说过,这让杨时风长长的松了一口气。陈昭河不找他算帐他已经谢天谢地了,当然没有心情自找麻烦去查陈昭河的五千万何日到帐了。

统计法规大检查来得好快,也就不过半年的时间,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的从北京市三里河出发了,沿途所过,不时爆出特大统计违法案件,当这队人马抵达成江之后,市委连个招呼都没同杨时风打过,就派人带着国家统计局的队伍来到了南沿区。杨时风本来想躲开,不料市委宣传部的老候已经抢先一步赶到--后来他就是裁在了老候的手里,这个家伙真不是个东西,为了一个女人竟然对他下这种黑手--拦住了他。杨时风无可奈何,只好苦着脸迎出去,心里祷告着老天保佑,陈昭河可别跟他杨时风一个样,只是说说就算了,那他杨书记可就要全国闻名了。

先吃饭,正吃着饭,半年没见面的陈昭河突然出现了,冷一见陈昭河,杨时风差一点没认出来,陈昭河白了,胖了,比原来更象大老板了,最让杨时风吃惊的是,陈昭河身上似乎多了点什么,他盛气凌人的走进来,国家统计局的人竟都不由自主的站了起来,以为来的是什么大人物。陈昭河身上到底多了点什么呢?直到后来杨时风的儿子杨清影去监狱探望被判了七年徒刑的杨时风,同父亲谈起陈昭河,杨时风才恍然大悟,陈昭河身上多了一种因自信而带来的窒人气势,这种气势,绝非是后天能够养成的,而这种夺人之势在陈昭河身上最初不明显,是因为过多的坎坷消磨了他的英雄气概,而现在,这种气势却夺位而出,已经不是随便什么人能够控制得了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