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赵佶回京(第2/3页)

“灾异已适见而朕不悟,众庶怨怼而朕不知,追惟己愆,直至今日,悔之何及!”【注1】

“昔者帝尧禅位虞舜,舜亦以命禹。”

“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

“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乱兹昏,群凶肆逆,宇内颠覆。”

“惟太子圣哲钦明,荣镜区宇,仁育群生,义征不譓,声代远洎,荒服无虞,殊类同规。是以五色来仪于轩庭,九穗会芳於郊牧。象纬昭彻,布新之符已显,图谶彪焕,受终之义既彰,灵祗乃眷,兆庶引领。”

“应受上帝之命,协皇极之中,肆予一人,祗承天序,以敬授尔位,历数实在尔躬。”

“於戏!王其钦顺天命,率循训典,底绥四国,用保天休!理当敬遵典训,副率土之嘉愿,恢洪业於无穷,时膺休祐,以答三灵眷望。”【注2】

“靖康元年兰月十一日,道君皇帝佶,撰!广阳郡王童贯,宣!皇太子桓,奉!”

童贯的声音非常洪亮,整个大庆殿前的百官们听得极为清楚,众多官员大声呼喊道:“唯服圣阙!”

童贯收了圣旨,从新搀扶赵佶,走向了宗祠,他宣诏,后面还有很多的程序要走,祭祀祖宗是一方面,还要到大庆殿去见新天子赵桓。

赵英给官家端了一碗冰镇梅子汤,说道:“官家,太上皇已经到了宗祠了,官家换身衣服,在大庆殿接见太上皇?”

“你这个梅子汤不错,味道正好不说,消暑佳品啊。怎么做的?”赵桓尝了两口,酸甜凉,这大夏天味道不错。

“老臣忙活了一早上,味道应该是很正宗的。”

“把乌梅、山楂、甘草冲洗干净,泡了半个时辰之后,捞出洗净,然后大火烧沸,小火煎熬小半个时辰,放入冰糖一刻钟左右,起锅。”

“冷锅以后,在宣纸上滤过。放到冰煎里冷藏了快一个时辰才端出来,味道正正好,官家喜欢,臣这就去给官家端几碗去。”赵英笑着说道,官家高兴,那就是最大的喜事。

“算了,换朝服吧。朕既不杀他,也装不出孝子状来,但是见一面总是可以的。”赵桓放下了碗,站起来,换了身衣服,走进了大庆殿。

百官也从殿外走到殿内,等着太上皇祭祀完祖宗,然后转回大庆殿朝拜官家,这擅长大典,就算是完了。

至于三推而不就的戏码,赵桓是在是懒得跟赵佶扯皮,就取消了。

有那个功夫,批两份札子,也比和赵佶磨牙要强。

赵桓走了半截,突然驻足对着赵英说道:“艮岳宫那准备停当了吧。宫女多点,在让陈家多弄点瘦马过来,伺候太上皇。”

“老臣知道了。”赵英点头又摇头,这无头无脑的,怎么突然问起了艮岳宫的事?

赵桓到这个时候,才下定了决心荣养他赵佶。

所以才提到了艮岳宫。

“太上皇到。”押班魏承恩,大声的喊道。

童贯扶着太上皇走进了大庆殿内,一步步的走到了御下。

赵桓饶有兴趣的看着赵佶,他这是第二次见到赵佶,第一次的时候,赵佶带着两个极为出息的儿子。

一个是状元赵楷,这个儿子,是他最得意的儿子。

他赵佶前脚出了汴京城,后脚,这赵楷就发动了东掖门之变。

被沈从一箭给平了。

另外一个是非常勇敢,和李邦彦一道去了金兵大营里,和金人和谈的赵构。

这个就比赵楷要聪明太多了,趁着赵桓腾不出手来,经略江南,准备自立。

赵佶颤颤巍巍的俯首说道:“老拙,拜见陛下。”【注3】

赵桓笑了。

他还记得当时一口一个朕,一副皇帝的模样的赵佶,皇帝的风范尽显无余。

现在自称老拙。也是怪哉。

“起来吧。”赵桓无所谓的说道。

“童郡王,又见面了。”赵桓看着生着胡子的童贯,这也是第二次见面,上一次还是赵桓第一次庙算的时候。

赵桓想让童贯做东京留守兼四壁守御使,防卫东京。

童贯倒好,直接把兵权一解,鱼符一交,溜之大吉了。

“官家册封了种少保为广阳郡王,这郡王一名,早就是过去了,官家折煞我了。”童贯拜了一拜说道。

“朝堂新风,满是正臣。官家有为,收燕云,一平大宋之夙愿。老臣为官家贺!”童贯再拜说道。

赵桓左右看了看,说道:“蔡太傅呢,怎么没看到蔡太傅?蔡太傅四起四落,做了十七载的宰相,如此古今第一人物,不知道何在?”

童贯看了眼太上皇的脸色,说道:“蔡太傅年过八十了。腿脚慢了点,官家捎带,他在后面呢。”

“其他人呢?怎么就你和蔡太傅跟着太上皇回京了吗?”赵桓坐正了左右看了看,好奇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