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万感幽单说吴梦窗(第3/6页)

梦窗即身亲见宋亡,他的词中自然不少亡国之音。如这一首宋亡后某年的正月十四日(词题中的试灯夜)所作的小令:

点绛唇·试灯夜初晴

卷尽浮 云,素娥 临夜新梳洗 。暗尘 不起。酥润凌波地 。辇路 重来 ,仿佛灯前 事。情如 水。小楼熏被 。春梦笙歌 里。

上片写天净无云,月色明亮,长街经雨,净洁不生尘土,正是最适宜士女游衍的天气,然而亡国之人,谁还有心情出来看灯呢?下片则写自己经过宋朝皇帝御辇专行的道路,当年悬灯布彩、荧煌耀天的太平气象,徒能付诸想象而已。“情如水” 谓亡国之思如同流水,永无断绝。“小楼熏被”则暗指春寒阴湿难当,喻亡国后元人统治之残酷。古人有一种专门放置在被窝里可以滚动的球形香炉,让被子干燥馨香,炉分里外两层,外层是镂空的,里层贮放香料,用以点燃,不论外层的球如何滚动,里层始终保持垂直方向不动,这样便不虑香灰或火星溅出。结拍“ 春梦笙歌里”淡淡五字,却写尽了对故国文明的眷恋之情。

再如这一首极有名、几乎没有选家不选的《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

修竹凝妆 ,垂杨驻 马,凭阑浅 画成图 。山色谁题 ,楼前 有雁斜 书。东风紧送斜 阳下,弄旧 寒、晚酒醒余 。自销凝 、能几 花前 ,顿老 相如 。伤 春不在 高楼 上,在灯前 敧 枕 ,雨外熏炉 。怕舣游船 ,临流可奈清臞 。飞红若到 西湖底 ,搅翠澜 、总 是愁鱼 。莫重来 、吹尽香绵 ,泪满 平芜 。

这首词应作于梦窗晚年,宋亡以后。词人与友人分韵联吟,寄其亡国之思,他感慨春去年衰,其实是在哀挽已为元人覆灭的故国。“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阑浅画成图” 三句,紧扣“ 丰乐楼” 的主题,是说自丰乐楼凭阑望去,楼前 修竹畔倚着端正妆容的佳人,垂杨 树下系着少 年的马匹, 成了一幅天 然的图画。“山色 谁题,楼前 有雁斜书”, 仍是说这幅图画中的山色, 有谁来题一首诗 呢?楼前 的归 雁, 在天上 排列成行, 便仿佛是诗句 中的灵动的笔画了。丰乐楼 景致 不殊, 但正自有人情之异,“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 、晚酒醒余”, 词意转为凄 紧哀怨。 醒余,意思是酒意刚过。那恼人的东风, 不管不顾地催送斜阳落山, 还作弄起去年冬天 的寒 意,让刚从傍晚的酒意中醒过来的人, 心头平添了几分凄恻。“ 自销 凝、能 几花前, 顿老相如”, 是说词人只 管呆呆地出神, 想着自己年衰力减,如 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 一样疾病缠 身,还能 有多少 花前 聚首的机缘呢?司马相如 患有消渴症(糖尿病) ,后世诗 家常以指 代自己的患病之身,李商隐亦有句曰“ 茂陵 秋雨病相如”。

换头三句“ 伤春不在高楼上, 在灯前 敧 枕,雨外 熏炉”, 是说真正的悲哀, 不会在大 家一起登楼 览胜的场面上, 而是在独自一人, 灯前 雨外, 烘着熏炉、倚着靠枕之时。 词人的哀乐都比一般人来得深刻, 亡国之思也不例外。“ 怕舣游 船,临流 可奈清臞 ”, 不愿意泊船靠岸,因为流 水中可以照见清瘦的面容, 而触 动感 慨。“飞 红若到 西湖底,搅翠 澜、总是愁 鱼”,暮 春的落 花, 假使 坠到 西湖水底,引逗水中的鱼儿搅动绿 波,那些鱼也含着愁 思。 鱼犹伤春,更 何况是人呢?这里 的春当然是喻指 国祚。“莫 重来、吹尽香绵,泪 满平芜”,春光尽而杨 絮飞,落 在平旷的原野上, 仿佛都是愁 人的眼泪, 词人饱蕴亡国之恸,触 目所见, 尽是伤心, 当然要自誓不再 重来了。

这首词和前 文所举登览吊古之作, 都是梦窗 词的别调, 相对梦窗 的主流 风格, 要清俊得多。更 多的时候, 梦窗沉 浸在他所营造的秾 丽荒凉的精神世 界中, 词风也以密丽沉 厚为主。

梦窗 词的最大 成就 是长调,其 有一显著 特点则 是意象组织方式独特。 很多人读 不懂梦窗 的词,就 是因为梦窗 词往往不像一般词人的作品那样, 有非常明显的意脉, 而是用 类似于后世 拍电影的蒙太 奇手法, 一个 镜头一个 镜头地转换过去, 中间自有一种内在的理路。只 要习惯梦窗 这种独特的意象组织方式,其 实并不会觉 得梦窗 词难读。与 梦窗 差不多同时代的大 词人张炎批评 他的词“如 七宝楼 台, 眩人眼目, 碎拆下来, 不成片段”, 实在是因为张炎不习惯梦窗 词的组织方式而已。

如 这首咏 水仙词《花犯 》:

小娉婷,清铅素靥,蜂黄暗偷晕。翠翘敧 鬓。昨夜冷中庭,月下相认。睡浓更苦凄风紧。惊回心未稳。送晓色、一壶葱茜,才知花梦准。湘娥化作此幽芳,凌波路,古岸云沙遗恨。临砌影,寒香乱、冻梅藏韵。熏炉畔、旋移傍枕。还又见、玉人垂绀鬒 。料唤赏、清华池馆,台杯须满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