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问连岳》:烹小鲜如治大国(第2/2页)

敢这样说的作家有几个?

连岳的情感问答,因此,也跟他的其他文章一样,笑怒之后,是他真实的个人,是他的诚实和智慧,是他坚持的理想,和他热爱的自由和正义。

他在回答情感问题的时候,他可能会谈到他最近的所思所想,谈到他在圣经里感受到的质朴道理,也可能会大谈时事。他从很容易被人忽视的常识出发,谈男女情感,但他哪里只是在谈情感,他谈的全是社会,是世界,是人生。

所以,读《我爱问连岳》的人,倒未必是想研究男女情感,他们其实就是在阅读连岳。

除此之外,连岳的文章机智有趣,深刻尖锐,直截了当,同时又深含悲悯,给人温暖和力量。这些也十分重要。

我的一位女友,跟连岳也是朋友,她有一阵处于情感困顿中,连岳曾帮助过她,她现在说:除了给自己的,她还要多买几本,送给女友,以做她们的疗伤之用。的确,连岳这点也很让人佩服,他洞息一切,还温暖如春,给人安慰。这位女友说,如果世界上多一些这样的男子就好啦。

只有一个连岳

今年年初,连岳在他的一封信箱回信中终于讲到了自己的一件事。他相爱多年的妻子,被诊为绝症,两人相对黯然,连岳忽然体会到,相爱再久都不够,死别就在前头。这篇文章真切动人,读了的人,会忍不住想,要珍惜自己眼前所有。所幸一月之后,发现是医院误诊。这件事之后,我知道连岳是幸福的人,也是幸运的人,但这幸福也来源于他个人的修为,源于他的透彻和明白。

读者也慢慢明白,问连岳,不用再局限于男女之情。他们的问题更宽泛了。大约一年前,有一位年轻的公务员,为生命意义所苦,来信问连岳,他是不是该选择另外的道路。这封信在网上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如果从更长的时间来看这些给连岳的来信,是能读出这个世界的,这个时代,这个时代的青年人,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面临的抉择,他们的痛苦彷徨不安。连岳的情感信箱,其实也是时评,一种反映时代精神的评论。

这背后的精神和他的那些疾恶如仇的时评是完全相通的,和他参与厦门反PX运动,也是相通的。这正是知识分子最重要,也最难做到的知行合一。

在厦门反PX运动中,他在博客中公布关于PX污染的资料,鼓励每一个热爱厦门的人站起来,他在他的许多文章里都在谈论厦门面临的污染危险,他耐心地告诉“厦门人民怎么办”,厦门反PX最终成功,跟厦门公民意识的觉醒分不开,跟连岳分不开,跟连岳的一篇篇文章也分不开的。

今年和连岳的交流很多,我知道了连岳前不久的一件小事。有个新创媒体,看起来年轻而有理想,连岳对它很抱期望,在那里开设一个名为“公民观察”的专栏,也在博客上热情推荐。后来,那个媒体因为某些原因,忽然堕落了,要拿稿子去敲诈企业。连岳知道了,当即停了专栏,并在博客上发了声明,郑重地撤销了对这个媒体的推荐。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小事。因为大多数人并不会做如此反应。但连岳就是连岳,他不像很多作者那样,有若干套面具,也有若干套文具。很多知识分子,谈天下是一张脸孔,看得失是另一张脸孔。连岳是始终如一的,谈天下时事的是他,谈男女情感的也是他,反对不顾民意的政府的是他,为中国媒体前路感到悲哀和欢喜的也是他。

这样的一个人,拿出治大国的勇气、智慧和手段,来烹一碗给青年人的心灵鸡汤,这鸡汤当然是又养人又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