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谍影重重(第2/5页)

一家M国商业情报分析与培训机构的讲堂上,老师正在对学生们解释这个最近在商界引起关注的黑衣蜘蛛侠事件:“可见,J公司的问题就在于他们只提防了电脑黑客,而忽视了对传统商业间谍的防范,黑衣蜘蛛侠正是把握住了J公司的心理,才敢于采取这么大胆的计划,使用传统手段来盗取报价单。一个优秀的商业间谍,必须懂得对手的心理,及时发现对方的薄弱环节。”

这家培训机构名声并不算响亮,但如果看看里面的培训讲师,在商业情报界可都算得上如雷贯耳,授课老师都是来自M国商业情报领域的“重量级”大师。如威廉曾是商贸信息安全中心反间谍领域的得力骨干;诺兰曾招收和训练商业间谍;曾在商贸信息安全中心工作过的约翰.昆亦是该中心的指导老师。

而且学员一个个也不是等闲之辈,例如道科宁公司的全球商业情报处经理、阿莫克公司的商业情报经理、皮尔斯贝里公司的情报处处长等都来自该培训机构。

此时在课堂上发言的是汉密尔教授,在M国的商业情报界,也算得上人物了,曾为道科宁公司建立了针对于竞争对手的“商业情报预警系统”。这一成就使得他声名鹊起,成为情报界光芒万丈的大人物。

汉密尔年近花甲,一身朴素的灰西装,不知是不是用脑过度的原因,他早早谢顶,人们笑言他是名副其实的“聪明绝顶”。

下课时间到了,学员们陆陆续续离开教室,汉密尔扫视全场,看到角落里有一个学员还在桌子上写着什么。他走过去,叫道:“方城。”

那学员抬起头来,这是张典型东方男子的面孔,不英俊也不丑陋,没有任何显著特征,混在人堆里很难引起别人注意。这家培训机构向来只对M国本土人士开放,这名叫方城的人是汉密尔破格招收的中国籍学员,说起那次招生经历,汉密尔至今印象深刻。

那时方城是电子巨头I公司中国供货单位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I公司有两支情报队伍,他们分工合作,其中一支盯住K公司,另一支瞅着H公司——二者都是I公司的竞争对手。当时I公司急切地想知道H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利润情况,但情报队伍使出浑身解数一无所获。I公司向汉密尔求助,请他想想办法,不料汉密尔刚刚面见情报科专员克莱姆,一封公司内部邮件便发往情报科,里面提供了H公司正确的市场利润数字。

这让克莱姆和汉密尔都吃了一惊,他们马上召见这位情报的提供者,正是方城。

“你怎么知道我们在寻找这方面的情报?”

方城回答:“我猜的。”

“猜的?”

“我听说公司的新产品很快要上市了,而同类产品中H公司目前在中国市场上占有很大份额,得知他们的利润情况对公司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想这个数字对公司可能有用。”

“那你又怎么知道这一数字的?”

“我同H公司一名市场分析师认识,他告诉我的。”

“这么机密的事他会告诉你?”

“有一次我去参加一场交流会上碰到他,我问他:我看你们公司的利润有40%到50%吧?他马上纠正我的说法,说出了正确的数字。”

“就这么简单?”

“是的。”

克莱姆和汉密尔面面相觑,良久,克莱姆说:“没事了,你可以去工作了。”

方城走后,汉密尔笑道:“纠错是人的天性,情报刺探中这种手法也是常见的,用成语说叫‘抛砖引玉’。”

克莱姆说:“这个倒不稀奇,令我吃惊的是他对上层工作动态的敏锐洞察力和热心。普通的销售人员中很少有这样的人,如果这样的人多一些,我们的商业情报工作将变得非常容易。”

汉密尔说:“所以我建议你们要重重奖励他。”

“这是当然,你认为奖励他什么好呢?”

“你们商业情报部的薪水不是高一些吗?把他调到你们这儿来工作好了,我看他挺有天赋的。”

汉密尔本只是一句玩笑话,却引来克莱姆的认真思索:“你觉得我们可以把他培养成一名在中国方面的商业情报专员吗?”

“他可是中国人,弄不好反而培养出一位可怕的竞争对手。”

“会吗?”

“不会吗?”

“会吗……”

汉密尔的回忆慢慢终止,他望着面前的方城正恭敬地立在课桌后,等待他的提问,于是问道:“方城,对于这次黑衣蜘蛛侠事件,你有什么看法?”

“具体幕后主使可以肯定是竞争对手,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执行者是他们在中国的同行。”

“商业间谍?”

“而且是自由商业间谍。”方城抬起头来,“他们不隶属任何组织部门,为钱做事,像雇佣兵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