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石像(第5/7页)

玉琮的中间位置,像是加热的黄油一样开始熔化,接着一团半透明的胶状物被剥离下来。让人惊叹的是,这一团胶状物居然像是有生命一般,在阵阵颤动,和轻轻触碰了一下的果冻有些类似。

玉琮的热度,就是从这团胶状物上散发出来的。还好胶状物形成之后,玉琮的热度开始降低,让我按捺住了将它扔出去的冲动。

而眼前的四尊美女石雕,看上去似乎没有任何变化,一动不动,但我总感觉她们和我手里抱着的玉琮,似乎产生了一丝神秘的联系。

她们的眼睛依然看向面部所朝向的地方,但是眼神却似乎总是在朝我手里抱着的玉琮瞟过来。这是一种很古怪的感觉,要知道我们附近的四尊石像就算再怎么像真人,可毕竟是石像,哪怕比段誉当年在琅嬛福地遇到的神仙姐姐玉像还要逼真,也不至于让人产生有眼神偷偷瞟过来的感觉。

这纯粹是一种精神上的错觉,就像是冥冥当中有什么东西的精神贯注在石像当中,让我产生她们已经活过来的错觉。

接着我怀里抱着的玉琮内剥离下来的胶状物,竟然开始拉长,然后像是一条鼻涕虫一样缓缓蠕动着想要爬出玉琮。我吓得连忙将玉琮放在了地上,方便这诡异的胶状物自行爬出。

这条半透明的胶状物爬出玉琮后,竟然一分为四,分别朝四尊美女石像爬过去,然后沿着石像朝上继续爬行,一分多钟后,竟然钻入石像微微张开的口中,彻底消失不见。

我们倒吸一口凉气,握紧了手中的武器,警惕而紧张地盯着石像。

很快,石像中传来“咯咯”的声音,就像是生锈了许久的机关又被重新启动。而随着这声音的传来,四个石像竟然按照一定的规律开始动起来。

我们吓得接连退后了几步,生怕这些石像朝我们攻击。

可是石像并没有朝我们做出任何攻击动作,反而像是在跳舞一样。只不过因为石像本身的关节不知道僵硬了多少年,这本应该很优美的舞姿,就越发显得僵硬而机械,更是带着几分诡异。

“这是魑巫招魂时跳的祭舞……”Five看着以古怪的节奏跳舞的四尊石像,喃喃地说。

“魑巫?魑是鬼怪的一种,魑巫是古蜀国时期专门侍奉鬼神的巫祭?”我问道。

Five有些茫然地用手敲了敲自己脑袋,最后摇摇头说:“我不记得了,我只是看到她们的动作,脑子里突然闪过这样一句话……”

我翻了翻白眼,也不知Five到底是真傻还是在装傻,关键时刻总是掉链子。

随着四尊石像的动作越来越快,她们的舞姿也似乎渐渐流畅起来,虽然还是免不了僵硬的感觉,但至少不像是几个关节损坏的提线木偶一样给人十分古怪的感觉。

四尊石像将一段舞姿接连循环了三四遍。接着地上的玉琮,竟然整个开始熔化,最后形成一个直径有二十厘米,厚度大概两厘米,中间有一个铜钱大小孔的光滑碟形物。

“这是什么东西?”阿华一脸蒙地说。

“你问我,我问谁去?”我苦笑着说,眼睛不由自主地看向Five。

“禹王锁蛟镜!”没有想到,Five竟然还真的答出来了。

我大吃一惊,要知道禹王锁蛟,是大禹治水时期的一个传说。当时天下洪水泛滥,大禹治水时需要打开龙门山。关于龙门山有两个地点,一说是位于山东泗水县的龙门山,还有一说就是今天四川地区的龙门山脉。

史学界一般偏向第一种说法。传说龙门山其实是一条恶龙,大禹为了导黄河洪水入海,凿穿了龙门山,同时也就斩杀了恶龙。而恶龙的子嗣中有一条蛟,继续在下游兴风作浪为父报仇,最后被大禹锁在了一口井中,这口井也被后人称为“禹王锁蛟井”。

但现在由玉琮熔化最后重新塑形而来的石镜,竟然被Five称为禹王锁蛟镜,到底是传说年代太远造成的口误,还是失忆的Five记错了?

Five到底是什么人,哪怕已经失忆了,居然还能凭着一些微不足道的线索,一口就叫出在我们眼里诡异莫测的石镜名字?

如果传说当中的“禹王锁蛟井”中最后一个字是从“镜”字演化而来,并且还是出现在这位于梓潼五妇岭的地下石窟中,如此看来,当年大禹凿开的龙门山,很可能也是指四川境内的龙门山脉。毕竟出身羌族的大禹,本身就是生于龙门山脉之中的石纽地区,那个地方至今依然有着被称为“禹穴”的遗迹。

这个时候四具石像已经停止了舞蹈,而周围的石壁,却传来明显的晃动。我们都以为石壁要坍塌了,却发现其中一面石壁,竟然缓慢地移开,然后露出一个大洞来。

我走上前去,将地上的禹王锁蛟镜捡起来,这才发现这石镜的背面没有正面那么光滑,但却密密麻麻地刻满了细小的铭文,看上去都是用巴蜀图语写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