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第2/3页)

“对溺死的尸体而言,警察很难断定其死因是事故、自杀还是谋杀。”伊濑大声说,“因为不论哪种情况下,都会出现大量饮水的现象。比如从船上将对方抛入水中,或者将对方推落海边悬崖,其结果都是溺死。如果生前发生了格斗,那自然另当别论。但从悬崖坠落途中会碰到突出的岩石,坠落到岩礁上也会造成外伤,这些伤同格斗伤很难区分。”

“那到底是谁杀死了武田先生?”妻子迫不及待地问。

“这个……”伊濑支吾起来。他想到了二宫健一,杀害坂口美真子的也是这个男人吧。目前下落不明的卡车司机二宫和藤村进有能力搬运尸体,又或许武田是在活着的时候被两人从东京“运”到西伊豆的。但这些猜测不能随便在妻子面前提及。

“浜中先生怎么样了?”妻子接着问。

“浜中?”

“浜中先生不是从网走寄来过明信片吗?难道还没回东京?”

“好像还没回来。也一直没有联络。”

“浜中先生不会出事了吧?”

“他在北海道,应该会很安全。”伊濑说。虽然他不相信连浜中也会惨遭毒手,但他隐隐觉得,如今每个事件相关者都有可能遭遇不测。

“你不会出事吧?”妻子的担心是认真的,不像开玩笑。

“我?我应该没事吧。”

“我可不希望你出事。你被浜中先生的花言巧语所骗,沿着北纬35度线和东经135度线到处奔波,说不定也会受到牵连。”

“你这是吓我呢。”伊濑嘴上这么说,心里却不踏实。为什么所有的事都跟那两条经纬线缠在一起了呢?为《草枕》向伊濑约稿究竟是谁的主意的问题,武田主编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只说是编辑部合议后的决定,这就意味着提案者可能是浜中,也可能是武田。

可是,武田的闪烁其词,或许恰恰证明他才是真正的提案者。只有武田能如此周密地将经纬线同传说之旅联系起来,并促成伊濑出行。浜中包庇的人正是武田主编。

于是一个问题自然涌现:他为何如此执著于北纬35度线和东经135度线呢?

莫非想到这个主意的会是对经纬线抱有极大兴趣的人?比如某种特殊职业的从业者?那么会是什么职业呢?首先想到的是天文学家,然后是地理学家。

但是,这些案子中都看不出有学者参与的影子,顶多只牵涉到民俗学相关的知识,也只是起个助兴添彩的作用而已。接下来能想到的职业是与气象有关,然后是同航海有关。

航海?伊濑联想到了船。“第二海龙丸”五个字在他脑中一闪而过。

为什么到现在才想到这一点?

大量的证据早已出现。不仅是“第二海龙丸”,还有京都松尾神社悬挂的“海龙”匾额。

以职业习惯而言,最关心经纬线的就是船员。不论是小渔船还是远赴外洋的轮船,都相当注重测定自身所在的方位,因此船员对于经纬度极其敏感。

伊濑认为,“探寻偏僻之地传说之旅”的提案者也许从事过渔业。

但是,山羊胡社长也好,武田主编也好,浜中也好,都同渔业没有关系。奈良林的主业是投资股票,附带做点其他的生意,经营杂志也只是一份爱好,跟渔业全无关联。武田主编亦是如此。据说他刚毕业就进入出版业,在两三个出版社辗转,最后被天地社聘用。浜中就更不用说了。

可是,抛开浜中不谈,奈良林经营的事业中,即便没有直接同渔业相关的,也或许会有点间接的涉猎。而对武田的情况伊濑只是道听途说,具体还有待进一步查证。

伊濑决定立马去天地社走一趟。他迫切想了解武田主编的真正死因。

伊濑做好了准备。虽然他对妻子说过自己跟那个出版社再无瓜葛,现在却变了主意。去那里致哀是个正当的理由,毕竟在工作上,伊濑承蒙武田主编关照;而主编过世前不久,还亲自来伊濑家里告知取消连载的事。

伊濑坐电车前往天地社。一楼的营业部里只有两三个人,看上去并不忙碌,往里走一点便是编辑部。二楼是社长室和会议室。天地社所在的大楼矮小古旧,不留心的话很难发现。

“我是伊濑忠隆。请问《草枕》编辑部的人在吗?”

“编辑部的哪位?”一位没什么魅力的女办事员干巴巴地问。

“哪位都可以。如果浜中在的话就最好了。”

“浜中先生还没有回来……”办事员将伊濑的话传到编辑部后,一名二十五六岁、一脸无辜的年轻男子现身道。虽然伊濑为杂志撰写了好几期文章,男子却没有表现出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