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2/4页)

“我也这么想。如果要选偏僻的场所,应该远离热海,去真鹤或者箱根之类的地方,热川也行啊。选择有很多。”

“是啊。凶手之所以不去那些地方,是因为坂口小姐心存戒备,不会乖乖就范。而去犯案现场的路上全是热闹的旅馆街,不容易引起怀疑。”

“没错。所以,如果有人发出邀请,她就会毫不怀疑地前去。”

“等等。我们的话里有问题。”伊濑说。

“哎?”

“我们无意识地假定了一个前提条件——坂口美真子小姐是同某个人一起去那个地方的。但她也可能是一个人去的。凶手也许是后来才赶到那里,或许是早就埋伏在那里,也可能是在路上遇见她,然后尾随她到那里。这都说不准啊。”

“您的意思是,我们不能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应当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性?”

“是的。所以,我想推翻火车上有人骗她在热海下车这一假设。”

“我赞同。这一假设还停留在想象阶段,没有任何证据能够支持。”

“说到证据,咱们今天去成田,你不是莫名其妙地想见二宫吗?这同昨天的热海之行有关吧?”

“没有关系。”

“真的?”伊濑狐疑地盯着浜中。

“真的只是一时兴起——是在从热海回来的电车里想到的——然后就决定邀老师同行。说实话,没有老师,我一个人是见不到二宫的。”

“为什么?”

“还是因为遇害的坂口美真子小姐。老师的稿子在《草枕》上刊登之后,取得了热烈反响,读者纷纷来信,有的要求继续刊登这样的作品,有的称赞行文妙趣横生,有的表扬形式标新立异。读者的电话也是应接不暇。我自己亲耳听到的也多是这样的反馈。”

伊濑觉得浜中又在恭维自己,所以只是默默地听着。

“可这些来信中,询问这一策划是出自编辑部还是伊濑老师本人的,只有坂口美真子和二宫健一两个人。之前没有其他读者提过这一话题。”

“唔。”伊濑听到的都是读者好评如潮、来信多如雪片之类的话,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除坂口美真子和二宫健一之外,还有很多类似的来信。他还是第一次得知事实并非如此。

“我当时也大意了。直到坂口小姐惨遭不幸,令我感叹或许是好奇心惹的祸,这时才突然想起二宫也写了封内容相近的信。”

“原来如此。”

“我顿时不安起来。坂口小姐已经遇害,说不定二宫也会惨遭毒手——这样的预感不可遏制地冒了出来。”

伊濑低吟一声。听浜中这番话,他也开始担心二宫的安危了。众多来信中只有这二人问到了相同的问题,如此巧合让人不得不认同浜中的怀疑有理。不过,坂口美真子似乎在寻找什么东西,她的悲剧结局可能与此有关。而二宫健一写过信后,再无特别举动。上次伊濑去馆山同二宫会面时,虽曾聊到这一话题,但那毕竟是伊濑偶然路过馆山,顺便叫二宫出来的,而不是二宫主动来与伊濑见面。

总之,坂口美真子主动,二宫健一被动。二宫和坂口的来信内容相同,不一定意味着两人将同样死于非命。坂口美真子的死,或许与别的特殊条件有关。

伊濑如此寻思,但浜中的话还是让他禁不住为二宫健一忧心。

“也可能什么事都没有,那就当做我们是来参拜不动明王吧。”

“好的。二宫如果没事,那就皆大欢喜了。”伊濑嘴上这样说,心头不祥的预感却挥之不去。某种意味上,这句话更像是一份微茫的期望。浜中多半也是这样吧。抱着如此邪念的伊濑和浜中与恶魔无异。

“对了,你今天和我一同去成田,是公司安排的出差任务吗?”伊濑喝着车内贩卖的罐装啤酒,吃着豆子说。

“我说过了。昨天在想到今天要做的事之后,我就向主编报告说,要同老师一道去成田采风。社长也知道。”

“为什么社长也知道?”

“旅费由社长批准下拨,所以必须报告社长。”

“毕竟是小公司啊。虽然有自由的地方,但一遇到金钱方面的问题就免不了斤斤计较。”

两人抵达成田市后,在站前询问伊濑笔记本上记载的二宫健一的住所,发现就在供奉不动明王的新胜寺附近。

他们乘出租车前去,到了新胜寺前,那里人潮如织,拥堵难行。好不容易才过了寺庙,道路状况大为改善,车子也快了起来。驶入的区域越来越偏僻,路旁随处可见古老的农舍。

二宫家就离镇子不远,从镇子前的大路左转驶入小路,往山上开一小截就到。不出所料,二宫家又小又破,古老的屋瓦上,枯草随风摆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