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第2/6页)

“太神奇了!”

“所以老师,我顺势冒出一个想法,或许这种巧合暗示我们,不如从京都出发,再次前往木津。您说呢?”

“去木津?”

“您别嫌麻烦。这里到木津单程不到五个小时。如果是在东京听到这个消息的话,您一定会想再去现场一次吧。从地理位置上说,这里离那儿比东京近多了。”

“话虽如此……”

“这次出行本来就没有什么预定路线。以三保松原的松尾神社开头,然后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咱们事先也是这么说定的,只要时间充足,就应该好好利用这次机会。如果老师就这么回东京去了,之后一定会后悔的,一定会觉得‘当时同浜中一起去就好了’吧。”

“是啊。”伊濑一想到要往返木津就觉得麻烦。上次是因为从未去过,所以还有兴致,但那里确实没有值得重访的魅力。何况他已经在稿子里做过介绍了,去那里探寻传说的初衷也算是达成了。

“我想去。仅仅是通过电话和信件同报社的人联络,这还远远不够。报纸上的报道也不能满足我的好奇心。我一定要亲眼去看看,亲自去调查。”

“浜中君,虽然你的好奇心又点燃了,可这个案子跟我们出来采风的目的全无关系啊。”

“我们没必要事事都循规蹈矩。老师之前写过这个案子,就当我们这次去是为了探明后续发展吧。”

第二天早晨,伊濑在酒店边收拾东西边思考。

昨天傍晚,浜中进房后说,他们必须再去丹后的木津走一趟,这情景好像在什么地方看到过。

对了,过去在中学英语教科书上,不是读过夏洛克•福尔摩斯的故事吗?福尔摩斯坐在靠椅中面对华生,朗读佣人送来不知是信还是电报:

I am afraid, Watson, that I shall have to go. Then, will you go with me?(华生,看来我必须去。你也一道去吧?)

此情此景简直如出一辙,伊濑忍不住偷笑起来。昨晚自己对重返木津的提议百般抵抗,如今想来,此行还有点乐趣。

上次来时领略过的宫津线沿途的风景,伊濑这回已不觉稀罕。宫津站上来不少乘客。过宫津后,车窗外天桥立的模样随列车行驶而不断变换——这一切都没有改变。

经过五小时无聊的旅程,列车终于抵达了丹后的木津站。车厢中,浜中似乎也厌烦了,没有像平时一样滔滔不绝,只是看看书,睡睡觉,偶尔吃点柑橘。

“城崎报社的人不知道我们会来,所以我们不能同他们见面。还是尽快去本地的警察署比较好。”

浜中之前去过警察署,警察知道他的来意。

本地警察署只是分署,隶属于网野署。进入规模不大的警察署,里面竟然也有前台,三四个巡警坐在后面。浜中递上名片,说自己是之前来询问过案情的人。前台的人一时间露出为难的表情,但最后还是说了声“请吧”,将两人领到了接待室。

接待他们的警部胖墩墩的,脸上红彤彤的,看上去相当和蔼可亲。“昨天才接到您的电话,没想到这么快就到了。”他笑着对浜中说。

他似乎断定两人是听说发现了尸体,直接从东京专程赶过来的。

“恕我冒昧,那座山上是不是发现白骨化的尸体了?”浜中马上取出笔记本,驾轻就熟地摆出杂志记者的样子。

“是的。您可能已经听说了,是昨天早晨上山的当地人发现的,随行的狗嗅出了埋尸地。之前不是发生过一次奇怪的木板恶作剧吗?埋尸地居然跟插着木板的地点相去不远。”警部说。

“嗯。那块木板上似乎写着‘第二海龙丸’几个字。”

“用黑色记号笔写的,所以当时也没放在心上。”警部说这话,有很大成分是在为警察搜山失败,没有发现尸体开脱。

“尸体的性别确认了吗?”

“现在已经送去网野的法医那里了。似乎是男性。”

“尸体身上有没有衣服之类的东西?”

“几乎没有。我们觉得,这并不是因为在地下埋了一年,衣服都腐烂解体了,而是他本来就没穿。这样做是为了避免泄露被害人的身份。”

“还没有确定被害人的身份吗?”

“没有。只能推测他的年龄在四十岁到五十岁之间。”

“听说警察曾经收到一封用片假名写的匿名信。如此看来,写信的人似乎跟这个案子有关吧?”

“应该有一定关联。”浜中的问题触及了案件的核心,警部的脸上掠过些许不快。

“被害人就是在发现尸体的地方遭到杀害的吗?”

“我们做过谨慎的搜查,但还不能断定那里就是凶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