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第6/7页)

吃早餐的时候,一身西装打扮的浜中突然走了进来。

“早上好。”浜中问候道。

“你跑哪儿去了?”伊濑盘问。

“我去警察署了。”浜中答道,坐到伊濑的正对面,一边吃饭一边说起来。

今早起床后,他想起昨晚那个警察说过,想了解详细的情况就去警察署。于是他立刻行动,去警察署找到搜查主任。主任没精打采地告诉他,昨晚的搜索没有发现尸体,但既然有匿名信,就不能轻易放弃,所以打算今天增派人手再搜一次。“那封匿名信是明信片,上面用片假名写着——”浜中边说边把笔记本递给伊濑看,笔记本上记录了主任告诉浜中的那段文字:

天神山南侧山麓,狐仙庙附近的树林中,埋着一年前遇害者的尸体。请早点把他挖出来。

“当然,信中没有留寄信人的姓名。字也写得中规中矩。片假名写成这样,就很难将笔迹作为追查的线索。凶手应该是故意为之。”浜中嚼着酱菜说。

“有可能。那么,明信片上的邮戳是什么地方的?”

“大阪中央邮局。”

“哦,大阪啊。那凶手应该逃到大阪去了。”

“老师,您的想法太单纯了。如果寄信的真是凶手,那他早就会意识到邮戳的问题。即使他身在大阪,也不会住在中央邮局的管辖范围内。不过,凶手多半就在关西地区,因为与这里直接相连的大都会就是大阪。”浜中说。

“单凭这封信,很难判断寄信人是男是女。”伊濑又把那段用假名写的文字从头到尾读了一遍。就文字本身而言,寄信人的生活环境姑且不论,就连教育程度也看不出来。

“我请求主任给我看看实物,他始终没答应,说什么告诉我信的内容已经是他能通融的极限了。”

浜中还说,从警察署回来的路上,他又去了昨晚的搜查现场一趟。搜索队还没来,可以自由入内。所谓的狐仙庙只是一个小祠堂,周围一带长满了茂密的杂木林。单从匿名信上的“附近”二字无法确定其所指范围,而且也存在凶手谎报地点的可能。

警察署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今天将派出更多的人手参与搜山。

浜中浓厚的好奇心令伊濑备感惊讶。他再次说出了昨晚提过的要求:“老师,请务必将这桩凶杀案写进稿子里。”他还说自己是推理小说迷。

“可是,尸体还没有找到,还不知是不是凶杀案……说不定,匿名信只是一场恶作剧呢。”

从昨晚开始,浜中屡次要求伊濑将这桩凶杀案写进稿子,这让伊濑有些不快。他可不愿唯唯诺诺地答应无视作家自尊心的请求,便提出了异议。但浜中说,纵观以往的类似案件,只要警察收到过这类信件,那十有八九就是真正的凶杀案。而且就算没有发现尸体,根据编辑的经验,如果把这桩案子写进稿子,能大大提升其真实感。

通过这两天的旅行,伊濑开始认识到,浜中这人虽然长着一张娃娃脸,看起来是个乖巧的好青年,却出人意料地倔强,绝不轻易放弃自己的主张。可能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他才会年仅三十二岁就担任杂志副主编,尽管那只是本不出名的小杂志。以伊濑的立场也不宜强硬拒绝,只好勉强顺应浜中这位推理小说迷的喜好。不过,他自己也觉得,实际动笔后,在游记中出人意料地插入这桩案子,或许真的会变得更加妙趣横生。

终于要去网野神社了。浜中安排的出租车停在了旅馆门前。车在昨晚经过的十字路口左转,走的不是柏油路,路况倒比想象中好,车几乎没怎么摇晃。浜中在车上不停地回望那座山,直到山的影子消失在视线中。伊濑也瞅了几眼,可到现在都没有看到搜索队的影子。

浜中在车里同司机攀谈起来。不用问,伊濑也知道浜中打的是什么主意。他想从司机口中套出点新情况,但不巧的是,司机并不比他们了解得更多,对匿名信的内容更是一无所知。

“如果在大阪行凶,开车把尸体搬运到那边的山脚,附近的人很快就会发现吧?”浜中问。

“附近很少有什么外人来,所以只要一有不对劲,很快就会有人察觉。而且,大阪来的车不会开进这条路——这是通往舞鹤的路。我不知道舞鹤那边会不会有车开来,但这一带很少有客车或卡车通行。”司机说道。原来如此,在人烟稀少的乡村反而更容易察觉到异样。

伊濑已经厌倦了凶杀案的话题,也没有力气打断浜中和司机的谈话。三十分钟后,车开进网野,他们的谈话戛然而止。

网野镇比他们想象中大,靠近海岸一带几乎都是沙地,镇子有一半都建在沙地上。网野神社离海很近,四周被沙丘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