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旅程(第6/12页)

虽然不知道“我和张璇是不是朋友”跟这件自杀案有什么联系,我还是重重地点了下头。

“那你们跟我来。”老警察站起了身。

出了办公室,我们没走几步就进了院子里另一个房间内。房间不大,里面黑洞洞的,到处弥漫着一股霉味。

“原来是杂物间,我清理了一下,没事的时候就在这里想想事情。”老警察解释道。

“能不能开一下灯?”徐佳问。

“当然可以,不过……你们最好要有心理准备。”老警察道。

白炽灯泡缓缓亮了起来,身后的小卷儿发出了一声惊呼,我则脸色僵硬地盯着那面墙壁。不大的墙壁上贴满了发黄的照片和剪报,红色、蓝色、黑色的笔迹零散交错,宛如一张被狂风吹散了的蜘蛛网。我屏住呼吸凑近一点去看那些照片,是一具尸体不同角度的不同部分,但无一例外都是死状凄惨残缺不全。还有几张照片是那些内脏的特写,五件脏器,被标号之后单独拍摄,说不出的瘆人。尸体上没有一丝血迹,仿佛是凶手刻意保持的整洁,或者是后来刻意的清洗。脸庞很安详,没有任何的伤痕,仿佛童话中睡熟了的公主一般。我贴近墙壁,睁大了眼睛再次去努力辨认,没错,就是她,没错。

脑中传来一阵眩晕,整个世界天旋地转,我扶着墙,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

“是你的朋友吗?”身后的声音响起。

“是……”我听到自己苦涩的呻吟。

是我的朋友。

张璇。

“初次见面,我叫穆易。”老警察点头示意,“坐。”

徐佳扶着小卷儿出去透气了,我坐在了床上,依旧直勾勾地看着墙上的照片。是张璇没错,虽然照片已经泛黄,但是脸部的轮廓却没有变。真是荒谬,先不说昨天张璇才给我打过电话。十多天前,我还真真切切地见过她,被她用圆珠笔给扎了一下,她怎么会是具七年前的尸体?

“穆警官……这自杀案是七年前的?”

“是的,也不是。”

“这……怎么说?”

“是七年前的,但不一定是自杀案。”

我苦笑,“那么,这死者是张璇?”

“不是,她叫张寒。”穆易的表情变了,“原来你的朋友是张璇,不是张寒。”

张寒?张璇?我的脑子有点转不过弯来,傻傻地看着他。

“张璇是张寒的妹妹。”穆易拉开抽屉,拿出一沓资料甩在桌子上,“看看。”

我翻了几下资料,发现全是些口供和报告的复印件。根据我的经验,这类的口供笔录价值不大。

穆易道:“当年在办案的时候,相关几个人都被排除了嫌疑,案子拖了快一年,仍然毫无进展,以至于到了现在仍是一桩悬案。你是受张璇所托来查她姐姐的案子的?她现在在S市?有什么消息告诉我吗?”

我沉吟一会儿,道:“她牵涉进了S市的一件碎尸案里,目前案子还在侦破中,有些东西不便透露,我能先听听当年这件案子的有关详情吗?”

他抽出一支烟,向我让了让,我摆了摆手。他也不再客气,点着狠狠地抽了一口,“这事说来话长了,我就拣主要的说。那时候,我还在刑警队。有天早上,接到了一个匿名的报警电话,说是在嘉陵江边发现了一具尸体。我们刑警队在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发现了死者,也就是张寒。尸体被放在了一间打扫干净的房间内,肚子被剖开,心、肝、脾、肺、肾这五样内脏有被动过的痕迹。起初我们以为不过是起很单纯的碎尸案,但等鉴证科的来了之后,却发现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经过鉴定,我们才知道,张寒的胃里残留有大量的安眠药。这就带来了一个疑问,张寒到底是自杀还是他杀。”

“怎么,鉴证科无法甄别吗?”

“是的。死亡时间主要由尸斑、尸温、肌肉弹性这些参数确定,这个比较容易。我们发现张寒尸体的时间,大概是张寒死亡的14个小时之后。而断定致命原因,则是看伤口的危害程度、氧化程度以及失血量这些因素。张寒的尸体比较特殊,一方面她胃里残存的安眠药剂量仍很大,足以致命;另一方面,从解剖伤口和内脏氧化程度来看,解剖时间与安眠药发挥药效的时间十分接近。因此,鉴证科一直没敢下结论,张寒到底是因为安眠药致死,还是解剖致死。”

“那么,也就是说,警方认为,如果张寒是因为安眠药而死,就是自杀;因解剖而死,就是他杀。但是因为鉴证科无法界定死因,所以产生了自杀和他杀两种意见?”我对鉴证这种自然科学性很强的技术问题并不是很懂。

“是的。”他咬着烟蒂道,“对于张寒的死,我们继续调查下去,发现张寒原来是个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