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怎么会有同类药?还是澳国本土出现的?”席泰安有点懵了。

如果澳国有相似药效的东西,那根本没必要跟华国签下进口合同,选择从华国购买药膏啊。

现在最快的通讯方式,估计就是电报了。可电报这玩意,用词都是越简洁越好,人接到这么简略的电报,也搞不清具体情况啊。

席泰平一个人干着急,走到药厂的电报机前,想着是不是要跟家里联系一下?犹豫半晌,又觉得,这个月底家里就有人过来,还不如等那会子再说呢。

电报用来问好或者通知简单的急事还行,涉及到复杂的事,到底不如信件明晰。

“澳国离我们这太远了,等样品随飞机带回来,估计也是这个月底了。到底那边的药是什么东西,我们也得见到实物才能分析。”席泰平冷静下来,“我不能瞎慌张,如果澳国这种同类药比我们的还要好——不,就算它只是堪堪达到我们家药的七八成效果,在价格优势下,它一定会完全占据市场的。”

“要是那样,我慌也没用,这事儿没救了。要不是那样,这种药本身有什么问题的话……”

席泰平找了个长椅坐下来,“等等,一般来说,起到驱虫作用的物质,大多对人体有些副作用。我们家祖传的这些药膏,是利用了不同香料的组合效果,抑制了有效驱虫成分的挥发速度,一方面延长了药效,另一方面也极大程度上减弱了挥发物质对人体的刺激。”

“即使是我们家,当初制作这类药物,也是经历几代人不断研究,带点运气成分地成功了第一种,然后按照这个成功经历,陆续开发出其他衍生同类药物。”

澳国人如果本身有类似效果的药,以他们那边的生态环境,应该早就推广开了。

“我们华国的特使把药带过去,只是个引子,这之后两国才确定相关的贸易事宜。而澳国下订单后,我们这边一直没能大批量供货,这个月药厂建成了,才第一次大批量地出口……”

席泰平把整件事梳理了一下,“在这种时候,突然说他们那边出现了同类药物抢占市场,九成概率,是人家模仿了我们的配方!”

他拍了下大腿,“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问题就大了!”

“李大哥!”他喊来负责电报机的人。

即使这会子不是上班时间了,被喊来的人也没有怨气,仔仔细细地问席泰泽,是有什么要求。

席泰泽晃了晃自己手里的那张电报,“给这个发电报的人回复。”

李大哥愣了一下,然后点点头,做到电报机前,先是听着席泰泽说,把内容在纸上写出来打了个草稿,然后给他确认了没问题之后,才编辑了发过去。

澳国那边的人都急得头上冒汗。

他们都没什么做生意的经验,哪里搞得过这边的资本家啊。在对方先是打出价格战,然后煽动民众情绪,说什么支持国产,拒绝质量没保障的外国货之后,华国驻澳国的代表们就没了主意。

只能是发电报回国。

一封发给相关领导,一封发给药厂那边。然后立刻弄来对方的药,打包好,安排尽快跟飞机运回国。

“能做的都做了,希望这件事不要黄掉吧,难得我们有了个稳定赚外汇的渠道……”

驻扎在澳国的最高负责人,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这次远离妻子儿女,到这人生地不熟的澳国工作,他本来是想拿点成绩的,没想到会遇到这种事。

他苦着脸,不顾这会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还坐在他刚发过电报的地方,独自愁闷。

“哒——哒哒哒哒……”

旁边的电报机突然发出声响。

负责人浑身打了个激灵,从椅子上蹦起来,死死盯着电报机。

一张带着“国际电报”字样的纸被打出来,上面印着一串串数字。

他颤抖着手拿起这张还有温度的电报,开始解码。

这张电报有点长,而他也不是专门的电报员,足足花了半小时,才比照着把整个内容给翻译出来。

从头到尾读过一遍之后,他眉头松快了些。

“原来我们国家已经在许多外国申请了相关专利,其中还包括澳国本身吗?”他长长地吁出一口气,“我过来之前,领导也跟我提过这件事,但当时对专利还不太了解,是出国之后才特意去问过的。既然我们的药膏配方全都申请的专利,那么我直接到澳国申诉专利侵犯就行了。”

他郑重地把解读过的电报夹在文件包里,然后就收拾了一下,乘夜色去拜访了当地律师的家。

“很抱歉这么晚还来打搅……”

“噢,没关系,”律师打开门,请他进去。

华国人没什么钱,雇用他的方式是在给予底薪保障的基础上,按照咨询的次数计算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