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第4/4页)

的侄女。不管你对这本书的评价如何(恩科姆太太本人也很乐意承认,其中部分章节最好略去不写),可以肯定的是她写这本书是出于非常高尚的动机。恩科姆太太也认识布劳顿小姐,她出生于一个很好的家庭。奇怪的是,她竟然写了那样的书。

“我看不出她的那些书有什么害处,”医生的妻子海福思太太说。“我很爱看她的书,特别是《她像玫瑰一样红》。”

“你肯让你的女儿看这些书吗?”恩科姆太太问。

“眼下也许还不成,”海福思太太说。“可是等她们结了婚,我就不反对了。”

“那么,有件事你知道了也许会感兴趣,”恩科姆太太说,“上次复活节我在佛罗伦萨的时候,有人介绍我认识了韦达。”

“这可是另一回事,”海福思太太回答说。“我不相信哪个有身份的女子会去看韦达写的书。”

“我出于好奇看过一本,”恩科姆太太说。“依我看,这种书不像出自一个英国有教养的妇女之手,倒像是一个法国男人写的。”

“哦,不过据我所知,她并不是真正的英国人。我一直听人说她的真名叫德·拉拉梅小姐。”

就在这时,盖洛韦先生提到了爱德华·德里菲尔德。

“你知道我们这儿就住着一个作家,”他说。

“我们并不为他感到自豪,”少校说。“他是沃尔夫老小姐管家的儿子,还娶了一个酒店女招待。”

“他会写书吗?”恩科姆太太问道。

“你可以一眼就看出他不是一个绅士,”助理牧师说,“不过要是你想想他得克服的种种不利条件,那他能写出这样一些作品就也很了不起了。”

“他是威利的朋友,”我叔叔说。

大家全望着我,我感到很不自在。

“今年夏天他们在一起骑车;威利回学校以后,我从图书馆借了一本他的书,想看看他写些什么。我看完了第一卷就把书还了。我给图书馆长写了一封措辞相当严厉的信,我很高兴地听说他已经停止出借德里菲尔德的那本书了。假如那本书是我自己的,那我就会立刻把它丢到厨房的炉子里去。”

“我倒看过一本他写的书,”医生说。“我觉得很有意思,因为故事的背景就是这一带地方,有些人物我也熟悉。可是我说不上我喜欢这本书,我觉得没有必要写得这样粗俗。”

“我向他提过这一点,”盖洛韦先生说,“但是他说那些去纽卡斯尔的煤船上的船员,那些渔民和农场工人并没有绅士淑女的举止,也不像他们那样说话。”

“可是他干吗要写这种人呢?”我叔叔说。

“我也是这么说,”海福思太太说。“我们都知道世上有一些粗俗、奸诈、邪恶的人,但是我不知道写这些人有什么好处。”

“我并不是替他说话,”盖洛韦先生说。“我只是把他对我作的解释讲给你们听听。后来当然他还抬出了狄更斯。”

“狄更斯可不一样,”我叔叔说。“我想不出怎么会有人反对《匹克威克外传》。”

“我看这是各人爱好的问题,”我婶婶说。“我总觉得狄更斯的作品很粗俗。我不想看那些说话略去h音的人物的故事。我得说,我很高兴这一阵子天气这么不好,威利不可能再和德里菲尔德先生一起出去骑车了。我觉得他不是威利应当交往的那种人。”

我和盖洛韦先生都低下了头。

注释

① 半克朗:英国旧银币名,合二先令六便士。

② 《新约·路加福音》第十六章第九节:“我又告诉你们,要借着那不义的钱财,结交朋友。到了钱财无用的时候,他们可以接你们到永存的帐幕里去。”

③ 《新约·马太福音》第十一章第十九节:“人子来了,也吃也喝,人又说他是贪食好酒的人,是税吏和罪人的朋友,但智慧之子,总以智慧为是。”

④ 汉弗莱·沃德夫人(1851—1920):英国女小说家,作品多写真人真事,以宣扬宗教旨在为人服务的长篇小说《罗伯特·埃尔斯梅尔》闻名。

⑤ 马修·阿诺德(1822—1888):英国诗人,评论家。

⑥ 布劳顿小姐,即罗达·布劳顿(1840—1920):英国威尔士女小说家。

⑦ 韦达(1839—1908):原名玛丽·路易丝·德·拉拉梅,其父为法国人,她主要以写上流社会生活的传奇式作品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