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逍遥快活(第2/2页)

会稽王也不管事了。

就连王羲之,也辞去了会稽内史的官职。

蔡谟虽然还是司徒,但是早就跑去会稽那边当了授课先生。

刘惔身为丹阳尹,却时常不上朝,不知道在忙什么。

谢尚升为骠骑将军后,便跑去会稽搞起了服装设计,现在还要开办服装厂。

司马道生与王献之时常不在京中。

曾经,这些人在建康时,建康是多么的热闹。哪怕身在宫中,没有亲身参与宫外的热闹,司马聃在宫内听到宫外发生的事情时,也能高兴许久。

然而,当这些人渐渐离开建康后。司马聃觉得,建康越来越没意思。

越长大,司马聃越觉得孤单。

难道,这就是帝王之路?

王献之感受到了司马聃的落寞,他伸出手,摸了摸司马聃的头。放轻声音说道:“陛下。诸君虽然离京,却没有停下努力的脚步。每个人,都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不断地前进,为晋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努力。”

司马聃把手拿开,眼睛红红地望着王献之,声音委屈地说道:“可是,朕觉得好没趣。”

王献之告诉司马聃:“陛下,帝王之路,本就是独木桥。”

司马聃忍不住了,他小声抽泣起来:“有时候,朕希望自己并非皇帝。而是普通世家子弟。”

王献之叹了口气,柔声说道:“人生没有如果。只能向前看。陛下身为一国之君,身兼重担。晋国的千千万万子民,都依靠陛下。陛下若不坚强,百姓怎么办?”

司马聃将脸埋进臂弯里。

王献之没有再说话。

这一回,王献之在建康呆了三个月。

期间,桓温率大军返回京城。

桓温与大军归京,百姓手捧瓜果鲜花,早早来到城外,迎接大军归来。

小皇帝率领百官,亲自出宫,到城门口迎接桓温与大军。

王献之与桓温许久没见面了。在城门口见面时,桓温盯着王献之看了许久。

小皇帝叫了桓温好几声,桓温才回过神。他向小皇帝行礼:“臣不负众望,收复中原!”

小皇帝高兴地点头,将桓温扶起来。“征西大将军免礼!卿收复中原,立下大功,朕已在宫中摆宴,庆祝诸君凯旋归来!”

“谢陛下!”桓温颔首。

一场觥筹交错后,桓温与王献之出宫。

桓温开口言道:“官奴长大矣。”

王献之笑着回应道:“足下风采依旧。”

桓温说道:“此番入京,朝廷公卿必定会逼问桓某火|药筒之事。”

王献之颔首,他缓缓言道:“此时,足下不必多虑。献之早已与陈郡谢氏谈好。”

墨眉挑起,桓温静看王献之。他问道:“陈郡谢氏?”

王献之告诉桓温:“由足下征西大将军府的谢司马家谢七郎接管火|药厂。”

“谢七郎?”桓温仔细回想,谢奕家的谢七,好像跟王献之差不多年纪吧?上回谢玄带着司马道生乘天灯跑来找王献之,让桓温印象深刻。在桓温的印象当中,谢玄是个英勇有胆有义的孩子。

王献之说道:“陈郡谢氏只在明面上接管火|药厂。”

桓温了然。王献之还不想将自己暴露出来。

王献之忽然转身,朝桓温作揖:“请足下助献之!”

桓温诧异,他问道:“官奴有话不妨直言。”

王献之保持作揖的姿势,告诉桓温:“献之要进位三公。”

自从寻回传国玉玺后,王献之接二连三的立下大功,本该得到封赏。但是朝中各大世家联合起来阻挠王献之升迁。这件事,一直拖着,至今王献之升迁不了。

如今,桓温回来了。有了桓温的支持,再加上武陵王、琅琊王氏、吴郡顾氏、颍川庾氏、陈郡谢氏的支持。王献之必定能进位三公!

桓温若有所思,他问道:“官奴为何如此着急?”

以往,王献之可不在意这些功劳权势。如今,却急切的往上爬。让桓温深思好奇。

王献之抬眼看向桓温,他认真地说道:“献之想在五年之内,平定天下。”

桓温问道:“平定天下之后,官奴意欲何为?”

王献之莞尔一笑,告诉桓温:“逍遥快活。此生,献之还未逍遥快活。”

闻言,桓温一怔。

倏然才想到,王献之还是个孩子!身为琅琊王氏的嫡子,王献之还未好好逍遥过。一直以来,都在为晋国大业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