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朋友们(第2/3页)

“近期关于我们项目的舆论反响很不错,我前两天还接受了央视的采访。”他喝了口茶,说道,“我找关系和信产部的领导说了说,等到项目完成立项,应该能拿到一些来自上面的有利政策。”

方卓继续说道:“差不多这个月月底,我会去一趟北京,要有个当面的汇报和争取。”

几个人消化了一下这个新消息,张红力目光闪动,徐开伟微微颔首,康纳若有所思。

这时,熊晓鸽出声了:“那这样的话,我们最起码要在月底前把投资框架做出来,能争取到越好的政策,大家以后才能收获更大的利益。”

康纳沉吟,他倒不觉得找领导要政策有什么,反而乐见其成。

不管是政策,不管是国资,不管是振兴产业,不管是什么,只要能赚钱,都无所谓。

他只是觉得这个时间有些急,DCM想开拓中国的业务,这一趟基本确定会投中芯,冰芯也很看好,但是同时处理两宗大额投资,内部需要各种流程确认。

今天已经是4号,到月底也就是三个星期的样子。

康纳“咳”了一声,准备开口发表意见。

然而,他都张嘴了,对面的德银张红力立即说道:“可以,是应该要加快流程,我们没问题,这方面我能做主。”

康纳闭上了嘴,考虑着措辞。

没等这位DCM合伙人想好怎么说,旁边的高盛徐开伟也同意道:“政策这种事就得找准时机,免得出现变故,我们之前在法国就个惨痛的教训,我这边也没问题。”

康纳听见这样的说法,觉着自己可能是有点保守了。

熊晓鸽嗓门大,他喝了一口水,大笑道:“哈哈哈,大家都没问题,我们IDG当然也没问题,虽然我仅代表IDG参加过一次会议,但对冰芯有信心。”

康纳想了想,确实有点保守,内部流程催一催是能加快的。

这位DCM的合伙人兼高级副总裁当即说道:“嗯,我们DCM的流程简单,只要项目没问题,这方面也没什么问题。”

他如此一句,其他人喝茶的喝茶,放文件的放文件,方卓也就立即进展到下一个议题。

“那我再说说这个期权池的10%,关于这一点,我得说这就是底线了,冰芯想要有长远的发展,必须要有顶尖的人才加盟。”

徐开伟笑了一句:“邱总还不够顶尖吗?”

“邱总是一位总裁,而晶圆厂的技术驱动需要一位更顶尖的技术总监。”方卓没有避讳地说道,“比如,胡正明。”

邱慈云能把一群工程师和一堆设备组合到一起形成产能,但继续让制程技术往更高层次攀登,那恐怕就不太容易了。

像台积电的胡正明不光已经知道更先进的技术,他还能在这个层级继续钻研突破。

晶圆厂的技术驱动即在于,一旦拥有更好的技术,立即就能击败竞争对手,这是连钱都没法产生的效果。

徐开伟哑然,胡正明确实能当技术总监,可这样的例子恐怕也举不出来几个。

他眯了眯眼,看了眼康纳,投资机构在这种时候是一个战壕,自己的心理价位是5%,总觉得方总口中的10%还能再谈。

康纳却没出声,看向了张红力。

张红力满脸赞成地说道:“有道理,10%可以了。”

康纳愕然,徐开伟愕然。

熊晓鸽有点摸不准情况,选择先稳一手自己的表面身份:“可以再谈嘛,10%的价值确实很高,薪酬待遇可以多加一加,期权毕竟还需要时间兑现,薪酬是最直接的。”

方卓不悦的看了眼老熊,语气变得有些生冷:“你们这些人压根不懂技术的重要性,我说20%,你们反对,好,15%、12%,现在到10%,还想降?你们到底是想搞成项目还是来搞我心态?”

年轻总裁越说越生气,对熊晓鸽说道:“IDG要是不愿意,那今天压根没有必要出现在这里,熊总,我说了,这是底线!你们IDG谈不了就别谈!”

熊晓鸽:“……”

跟着熊晓鸽来的项目总监廖裕颇有种“主辱臣死”的不满,开口道:“方总,你是不是有点过分?项目洽谈不就是这样,有什么好发脾气的。”

方卓看都不看他一眼地说道:“有你说话的份?你是什么人?”

廖裕涨红了脸,腾的一声站起来。

方卓这才看向站起的廖裕,皱了皱眉:“出去。”

廖裕站起来的一刹那就后悔了,这时感受到会议室里不同的眼神,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

熊晓鸽说道:“廖总,你去外面抽支烟。”

廖裕一声不吭的走出会议室。

会议室里的氛围稍微有些凝固。

方卓通过对IDG的态度强调了自己的底线,IDG的熊晓鸽看起来则是愿意继续就10%来谈,而先前的德银张红力已经表了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