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三章 载入史册的答辩(下)(第2/3页)

“周老,周老!”

就在薛其坤院士震撼莫名之际,周光召院士位置的桌面上,一台通讯设备中忽然传来了一阵有些急促的声音:

“周老,您的心跳刚刚破百了!杨老和王老的数据也很高!”

“是不是出什么状况了?需不需要保健小组进场?”

早先提及过。

此时屋内的七人(包括徐云)里有三位年龄都接近或者已经破百,三者中最‘年轻’的周光召都95岁了。

因此为了保证几位国宝的安全,科院事先便筹建了一个医疗小组,在场外通过几位大佬佩戴在身上的设备进行实时监控。

就在刚刚,负责保健事项的医生忽然发现了一个异常:

几位大佬的心率同时开始升高,其中周光召院士的数值甚至从每分钟57窜到了峰值102,吓得保健小组医生们的心率也跟着飙向了180+……

“我没事。”

就在医疗小组负责人琢磨着要不要拎起医疗箱冲进屋内的时候,周光召对着通讯设备开口了:

“只是看到了一些比较意外的内容罢了,不用进来。”

“杨老和希季也都没问题,我们的意识都很清醒,真要是身体不舒服我会通知你们的。”

通讯设备对面的人沉默了一会儿,最终无奈的叹了口气:

“……收到。”

作为专门为这些科研圈老前辈提供医疗保健的专家,医疗小组的成员们自然也知道这些小老头儿的脾气。

别看他们平时乐乐呵呵的,一遇到学术上的事儿就会变得特犟,怎么劝都劝不动。

反倒是那些政治圈内退下来的老干部会更加配合医疗团队,这大抵就是头部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区别吧……

挂断通讯设备后。

周光召院士整个人身子微微靠后,双手将徐云的论文拿到了面前又看了几眼,抬头望向了徐云:

“徐云同学,你这个标题是认真的?”

看着周光召略带审视的目光,徐云的心中忽然冒出了一股有些复杂的情绪。

副本中徐云和周光召不说是割头换命的交情吧,至少可以说是朝夕共处的革命战友,合力完成过不少艰巨的任务,但现实中的周老爷子却与自己素未谋面,直白点说语气甚至带着些许质疑。

副本中的战友,现实中的陌生人。

所谓错位时空,大抵就是这么种感觉吧……

不过这缕情绪在徐云心中只是稍纵即逝,很快他便调整好了状态:

“周院士您好,很荣幸您能参加我的毕业答辩,关于您的一些想法我也大致可以理解——毕竟这个标题涉及到的层次或许比较高,不像是一位硕士能够接触到的范畴。”

“但另一方面,从我个人角度而言,这次硕士答辩也是一个不容有失的重要人生节点,我没有任何理由去毁掉这次答辩。”

“因此说句可能有点托大的话,对于这篇论文的内容质量……我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徐云说话时整个人的姿态放的很低,但表情上并没有太过拘束,语气委婉但态度坚决的回答了周光召的问题。

毕竟正如他所说。

他所写的这篇论文可不是整活标题党,更不是模棱两可的擦两下边,而是明确的阐述了高温超导的完整机理。

“……”

周光召闻言沉默了一会儿,转头与薛其坤对视了一眼,对徐云说道:

“既然如此……徐云同学,你可以开始答辩了。”

徐云见状点了点头,从讲台侧面走到了讲台中央,目光飞快的一扫现场,开口道:

“各位评审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答辩人徐云,24岁,是研究生,学号为114514……”

“今天我的答辩内容是《有关高温超导现象机理的探讨》,一个凝聚态领域中非常有热度与争议的话题。”

说着徐云顿了顿,一按遥控笔,投影仪上很快投放出了徐云论文的画面:

“高温超导一般是指超导临界温度在40K以上的超导体,是相对于汞和铅等低温超导……也就是临界温度10K左右而言的概念。”

“至于应用上则通常特指YBaCuO和HgBaCaCuO等铜氧化物陶瓷超导体,其超导临界温度在100 K左右,比概念要更高一些。”

“超导现象最早由昂内斯在1911年发现,接着在超导发现44年之后的1957年,Bardeen、Cooper和Schrieffer三位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BCS理论,圆满的解释了Hg和Pb一类超导体中的超导现象——他们也因此于197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BCS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低温超导体的一些性质,如能隙、迈斯纳效应、同位素效应,然而,高温超导体中发现了许多有违BCS理论的现象,如赝能隙、线性电阻、电荷自旋分离、强超导位相涨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