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七章 抢了霍金饭碗(下)(第3/5页)

果不其然。

如同杨振宁所想的那样,电话对头的徐云只是思索了很短一会儿,便很快传来了回答:

“杨先生,我想……您可能陷入一个误区了。”

杨振宁眉头一掀,笔尖无规律的在桌面上点了几下:

“什么误区?”

只见徐云同样在纸上写下了和杨振宁一模一样的公式,在另一个参数上画了个圈:

“黑洞辐射里的频率并不是量子频率,而是……机械频率。”

杨振宁点着纸面的笔尖顿时停了下来,目光重新投向了自己的推导过程。

不是量子频率?

与此同时,电话对面的徐云又说道:

“杨先生,如您所说,量子力学的能量必须是h的整数倍,不存在0.1h的能量子,更不存在0.01h的能量子——零点能例外,不过我们今天不做零点能的探讨。”

“但黑洞辐射谱是连续谱,频率并不是分立的——因为黑洞和黑体辐射类似。”

“另外这个问题还可以从公式上去理解,kT=E=hf这个递推其实是不对的,kT=E这个部分是指平均动能,E=hf是单粒子。”

“如果从这个角度去思考,您觉得是不是能解释开了?”

虽然是在指正杨振宁的错误,但徐云却没有丝毫轻视这位大佬的想法。

黑洞辐射的频率是机械频率。

这算是一个折磨了很多物理学家的尖锐难题,不知道多少人被它顶的欲仙欲死。

黑洞和黑体辐射谱一样,都是一种连续谱,频率并不是分立的,所以没有任何机制要求ν最小值为1。

比如说光电效应里面,电子只能一个一个发射,不能说一次发射1.5个电子——这就是量子频率。

而实际应用里面呢,频率小于1Hz的情况很多。

比如现在很火的纳赫兹引力波,它的频率就小于1HZ。

因此哪怕黑体辐射温度低于单个表面粒子的最低能量,也不代表说不能发射粒子了。

只要拉长时间,平均来说总有辐射,最多就是辐射出粒子的间隔时间变长而已。

毕竟黑洞是有极端引力场存在的体系,不是那种能用一个温度代表一切的东西。

再举个例子。

一个简单的有两种以上温度的体系是LED。

LED有不同的光,按照黑体辐射公式都能算出一个色温来。

但哪个LED的表面粒子,你摸上去有那个温度?

黑洞辐射温度说白了就是黑洞发光的色温,而表面粒子的平均动能的温度又是另外一个东西了,因此二者并不能看成一体然后去联立方程。

杨振宁如今的视野虽然不如徐云,但他的理解能力却没有因为回国而降低分毫。

听徐云这么一提,他顿觉面前仿佛开了一扇窗户,于是连忙迎着照射入户的阳光提起了笔:

“……那就再加入一个玻尔兹曼常数kB平衡量纲,熵在传统的热力学里面可以定义为S=∫dQ/T,上面是吸收热量,下面是热源温度,所以量纲正是J/K……”

“如果是机械频率的话,那么表面引力就要考虑表征加速度了,可以直接认为它的量纲是LT-2。”

“熵的话,可以除以普朗克长度的平方来抵消面积的量纲,温度可以乘以一个h/c……”

三分多钟后。

杨振宁有些欣喜的重新拿起了话筒:

“小徐,还真是这样!二者对上了!”

“黑洞……居然真的遵守热力学第二定律,既会熵增,也会蒸发……”

说到最后。

杨振宁的语气中已经带上了无尽的感慨。

热力学第二定律,这是一个经典物理中极其重要的概念。

这条铁律的提出者便是1850副本中的老汤威廉·汤姆森,以及在副本最后登场的克劳修斯。

老汤此人就不多介绍了,克劳修斯则是个很有意思的人。

他是熵概念最早的提出者,甚至在19世纪末,熵的单位就是“克劳修斯”,符号为Cl。

同时这位在历史上也是个知名的小牛粉丝,标准的手办党——剑桥大学牛顿个人博物馆现存的小牛亲笔信中,有超过30封是克劳修斯死后捐赠出来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释意是【热量不能自动地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外界变化】

一个系统从状态1出发,经过过程1变为状态2,若存在过程2能使状态2变回状态1的同时消除过程1的影响,则称过程1是可逆过程。

一切与热现象(自然界中与物体冷热程度……也就是温度有关的现象都称为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过程。

这个概念翻成白话,就是质点喜欢散开。

即使受到总动量固定,总能量也固定的拘束,质点还是喜欢散开到各种可能之处。

再通俗一点就是……制造出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