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 历史:再踹下去老子屁股上都是鞋印了(第4/4页)

另外根据10.13271/j.mpb.013.001201这篇论文不难看出。

水稻花粉致死基因只需要测定11个乳糖抑制因子结合位点的碱基就行了。

这和7年后噬菌体λDNA的结合末端测序,实质上属于同档位的技术要求——其实还要更低一些。

也就是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去测定每个碱基反应中存在的片段的大小。

接着通过单碱基分辨率分离出DNA片段,将每个碱基一条标记的凝胶放置在X射线胶片上。

如此一来。

胶片便会产生一个梯形图像。

最后从中即可读取该片段的序列,按照大小上升四条标记,推测碱基的顺序。

这项技术即便是目前国内的科技水平,依旧也能轻松达标。

诚然。

这种分析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

半年、十个月、一年甚至两年都有可能——当年胰岛素蛋白的测序时间就超过了一年。

但别忘了。

水稻一代二代的培育也需要最少两年的时间,也就是说二者其实是不冲突的。

很可能二代水稻培育出来,这边的测序定位也就完成了。

更关键的是。

一旦兔子们尝到了DNA测序带来的甜头。

那么……

PCR技术,还会远吗?

要知道。

这可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最基础和最常规的实验方法,甚至没有之一!

一如里番被分成蒂法出现前和蒂法出现一样,基因测序的分割点便是PCR技术。

不夸张的说。

它的出现打开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潮,划开了生命科学研究的后时代,为生命科学研究和临床检测带来极大便利。

在徐云穿越的后世,PCR技术出现过三次迭代。

一代PCR出现了罗氏和ABI……也就是赛默飞两大巨头。

二代荧光定量PCR伯乐异军突起,三巨头鼎立。

三代数字PCR伯乐独领风骚。

如今国内虽然有着XA天隆、HZ博日、力康等众多国内厂商在奋起直追,但差距依旧明显。

例如PCR用的一个几微升的管材大多需要进口,酶切才会用国产管。

在2023年的时代背景下。

已经有一些国外厂商在做试探性的卡脖子举动了,保不齐啥时候就会给你个限制。

因此眼下难得有这么个机会……

你说徐云怎么会放过它呢?

况且抛开国产进口的问题不谈,这可是个百亿美刀级别的市场呢……

而就在徐云再次对着历史的屁股使劲儿输出的同时。

基地内的化工中心。

刚调制完一桶本土驴顶浆分泌液的刘有成,正一脸懵逼的看着面前的几道配方:

“姜汁可乐……这特么是啥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