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雷达出世!(下)(第3/5页)

在听到‘信号存储模块’以及后续的构造的时候,他便已然意识到了一件事:

传闻中的【那个东西】……

原来真的存在!

其实吧。

徐云在和老郭聊设备原材料的时候就有些奇怪:

当时他刻意将信号存储模块和静电分析模块这两个最难点留到了最后,甚至做好了再拿出某些后世技术来偷偷帮忙的准备。

结果老郭在听闻信号存储模块的要求时,居然很轻松的表示徐云不用担心这件事,他有办法解决。

那时候徐云心中便冒出了一些猜测,只可惜没有实证没法落锤。

而眼下随着这几台设备的出现。

徐云总算明白了老郭的底气所在……

那就是——

真正的109甲机,的确存在过!

说起109甲机,就必须要提到华夏计算机的发展史。

在三年前。

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小型电子管通用计算机103机,标志着兔子们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后来为了保证581组……也就是卫星项目组和核武器项目组可以同时进行。

中科院安排使用两种元件各制一台性能相同的计算机,也就是两个项目组各分配一台。

它就是赫赫有名的109电子管机。

接着在一年前。

华东计算所也计划开始研制J-501计算机。

按照正常历史发展。

等到三年后的四月份,109机便会顺利诞生。

它在兔子们的氢弹研制中做出了很大贡献,所以也被叫做‘功勋机’或者‘争气机’。

但是在后世的军迷圈中,关于这台机还有一个争议很多的说法。

也就是……

4月25日出世的这台机,并不是真正的首台109。

原因有二。

一是名称问题。

兔子们原先计划研制的109机,代号是【109甲】。

不过它在面世后呢,却改名成了119机。

也就是119和109甲其实是一台设备。

但后续的109乙机却没有改名,甚至后来还研发出了109丙机,也依旧延续了109+位次的命名方式。

因此有不少人就认为这种做法其实是为了纪念真正的109甲,毕竟兔子们在代号这块历来都是很讲究的。

比如581项目、

596项目、

天宫、

神舟……

这些项目或者命名都很有深意,或是时间,或是华夏式的浪漫。

可能有意外夭折的情况,但鲜少有落地后突然改名的例子。

二则是后续设备的算力问题。

119机诞生于三年后的4月25日,算力每秒运算五万次。

同年10月24日,华东计算所的J-501机诞生。

算力同样是每秒五万次。

接着九个月后。

109乙诞生,算力每秒六万次。

这三台设备的时间实在是太接近了,而且从1万算力跨越到5万算力的过程中,算力和存储模块都是一遍过,没有一次失败。

因此后世便有一种猜测。

那就是在119机出世前,兔子们曾经研发过一台真正的109甲。

只是当时国际形势突变,连581项目组都饱一顿饥一顿呢,109甲自然只能被暂时搁置。

等到几年后,兔子们缓过来了。

109甲的一些技术经验便成为了真正五万次计算机诞生的基石。

客观来说。

这种看法在后世市场还不小。

毕竟不是啥黑历史嘛,而且逻辑和史实上也隐约可证。

但认同的人再多,它也终究是个猜测。

徐云无论如何都没想到,自己居然会如此偶然的成为这个猜测的终结者。

只能说这个时代的惊喜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不过另一方面。

有了真·109甲的存储模块出场,数据存储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半个小时后。

二十多个长方体被连接到了一起,组成了一个更大的方阵。

方阵上方则被保铮等人按上了遮阳板之类的物件,以此避免太阳的照射。

另外孙俊人等人还挪来了数台电风扇,在一旁呼啦啦的吹着风。

实际上。

如果不是雷达必须在室外运行,这年头的信息存储也做不到与主体相隔太远,这些存储方阵必然要被安置在室内。

……

又过了十五分钟。

老郭负责的静电分析模组也顺利组装完毕。

后世的多普勒雷达一般是一个放在高处的大圆球,看起来跟个锃光瓦亮的琦玉老师似的。

不过徐云这次设计的雷达并没这么骚气。

这台雷达的外观倒是和后世普通的碗状雷达有些类似,也就在抛物面上架着个【X】状的全固态双线设备。

搁在2023年,估计十个路人里头顶多有一个会看一眼。

“呼……”

组装完毕后。